隨著中國經濟回升向好,以及一系列政策效能逐步釋放,外資企業擴大在華投資的信心持續穩定。多個機構調查報告均顯示出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認可。
近日,雀巢集團發布2024年業績顯示,雀巢在大中華大區市場銷售額約為54.32億瑞士法郎(約445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雀巢大中華區也迎來了新的組織架構調整,重回亞洲、大洋洲和非洲區(AOA)大區。
“2024年,對大中華區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西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盡管消費市場復蘇緩慢,但雀巢大中華區有機增長率依然實現2.1%的增長,其中定價貢獻率(產品或服務銷售價格與直接成本之間的比率)為-2.1%,也就是說,實際內部增長率為4.3%。這一業績在雀巢全球的各大業務單元也比較突出。
為了組織架構調整,張西強一年去了瑞士9次
外資企業對華投資的信心,不僅體現在數據上,更體現在外資企業的實際行動上。近年來,眾多外資企業密集“押注”中國市場。
以雀巢為例,2020年以來,雀巢在中國新增加投資超過20億元,捐贈數額超過3.5億元,未來還將持續進行投資。
據悉,2022年設立單獨的大中華大區后,雀巢集團2024年10月再次宣布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將原有的五大區域精簡為美洲區(AMS),亞洲、大洋洲和非洲區(AOA),歐洲區(EUR)三大區,同時將雀巢水和高端飲料業務變為一項獨立的全球業務。
此番調整后,大中華區被重新并入AOA區,張西強繼續擔任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025年1月1日起,雀巢最新的組織架構調整已經生效。
這次整合對于雀巢來說是一個積極的改變。從某種程度上,張西強也是推動者之一。2023年,張西強花了大量時間在區域整合的工作上,全年去了瑞士9至10次,累計在瑞士工作了75天左右。頻繁的跨國出差對個人身體和時間都是巨大的挑戰。因此,張西強向雀巢集團新任CEO提出,需要找到更合適的方式來運營中國市場。
對于雀巢大中華區重回AOA大區,張西強直言,“總體來說是件好事”。從公司戰略角度來看,過去五大區的劃分并不完全適合中國市場的獨特性。中國在生活習慣、語言、生態系統(如信息溝通、業務模式、電商平臺等)方面與西方國家差異巨大。與其強行將中國與其他區域統一管理,不如聚焦于中國市場。
據悉,整合后,雀巢在大中華區的資源會更加集中和靈活。過去,中國作為單獨一個區域,資源相對有限。現在與亞大非大區(包括亞洲、非洲和大洋洲)合并后,人才和資源的可調配性大大增強,不管是人才培養,還是輸入輸出機制也會更加順暢。
雖然短期內張西強需要花時間與亞大非區域的同事溝通交流,但長期來看,這對中國市場是一個重大利好。
“這次調整讓我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于中國業務。”張西強指出,大中華區生意占到雀巢全球的6%,人口占到全球的22%,這是未來空間所在,因此中國依然是雀巢最重要的戰略市場,回歸AOA大區后,無論時間、資金還是資源調配,對于雀巢大中華區來說都有正向加持。
嬰兒奶粉是增長的中流砥柱,雀巢產品推新周期縮至9個月
2024年,大家都感受到了,消費的情況不是很理想,所以還有上升空間,不能用“低迷”來形容,反而可以說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如果單看食品飲料這個行業,也確實反映出當下消費者在謹慎花錢,在各個細分品類里,消費者不但追求質價比、性價比和新價比,還格外在意情緒價值等等,因此,消費者的需求既個性,又多元。
在此情況下,雀巢大中華區實際內部增長率為4.3%,這樣的成績放在雀巢全球各大業務單元和各大市場里都是遙遙領先的。
對于大中華區的業績表現,張西強認為,一是著重推動創新和研發,很多新品取得非常大的進步。新品一方面是指創新性的產品,另一方面是煥新的產品,還有一些是渠道定制的產品,這都是所謂的新品類別。
二是整個團隊的銷售端、營銷端在執行上做得非常不錯,尤其是在渠道下沉和在特殊渠道的定制化上,零食行業這兩年發展的非常迅猛,雀巢大力推動相關產品的上市工作,從而取得了非常好的業績。
“用這些做法和體系思維,我們看到每個季度整個大中華區地區的實際內部增長率都是正的。”張西強透露,如果按照產品類別來分,嬰兒奶粉絕對是一個增長的中流砥柱,這也是雀巢創立之初定下的經營的第一個產品類別,同時,糖果零食業務單元也給增長帶來很大的正向補充,另外,餐飲業務也做得非常不錯,咖啡業務也是,尤其是即飲咖啡,最出名的就是絲滑拿鐵,年銷量8億瓶的絲滑拿鐵給公司增量帶來很多正面的貢獻。
變革未有窮期,創新正當其時。精鉆細研,科技創新,創新驅動已經成為國內外各大企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對于創新驅動增長,在張西強看來,這是解決業績增長的唯一辦法。尤其在當下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雀巢不可以走低價、做普通產品的路線,只能向上走,通過研發能力來做創新性產品,堅持“高大健”策略,提升推新效率。目前,雀巢產品推新周期已經縮短到9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