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一切都會過去。本周連續兩個工作日,千禾味業(603027)的股價都以上揚態勢小幅上漲收盤。
上周,這家來自四川眉山的企業,股價連跌了四天,截至上周五(3月21日),市值蒸發9.5億元。
甚囂塵上的輿論,差點就要將千禾味業打成下一個蓮花味精了。
2000 年前后,一種關于味精有害身體的謠言開始流傳。盡管這些說法被視為無稽之談,但公眾對 “化學合成” 的恐慌仍使蓮花味精市占率暴跌……
千禾味業又遭遇了什么呢?
1、“千禾0”是個商標
事情源于有媒體將各廠商的合計13款“零添加”醬油拿去了送檢。除了千禾,還有海天、東古、金龍魚、加加、中壩的產品等。
不檢不知道,一檢就弄出了“驚天大雷”。結果顯示,送檢的13款宣稱“零添加”醬油中,12款檢出鎘,7款檢出總砷。
彼時,正值315晚會過去沒幾天,線下網上自然是群情激憤。
事實上,這13款醬油的檢驗結果均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釀造醬油國家標準》(GB/T 18186)等權威標準。
但在“醬油檢出重金屬”這類轟動性標題面前,“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這種理性的聲音,反而顯得聲稀音弱。
就在大家以為醬油行業要迎來一波輿論大討伐時,劇本突然又變了。
有媒體從13款醬油中“拎”出了千禾,把公眾關注點從這些醬油的鎘、總砷的含量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害,轉而聚焦到了“千禾0”商標上。
該媒體連續發布#千禾0商標被指誤導消費者零添加#、#品牌回應包裝標0是否意味零添加#、#律師稱千禾0醬油存主觀誤導嫌疑#等熱搜話題。
雖然千禾味業隨后也公開發布了“與消費者的溝通說明”,并主打一個澄清。結果,在網絡中這篇“說明”卻被活生生貼上了“千禾道歉”的標簽。
這一下子又引來輿論持續發酵!有媒體在微博上還發出了“靈魂拷問”:“千禾0”竟然只是個商標?
一邊股價跌跌不休,一邊是洶涌的網絡輿論漩渦,這事擱誰身上,可能都是百口難辯。
誰都沒想到,千禾味業選擇了硬剛。
在最近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千禾董事長伍超群直言不諱——
“‘千禾0’商標,就是用于區分千禾味業零添加產品和非零添加產品,旨在便于消費者選擇。千禾有這個底氣,凡是使用‘千禾0’商標的產品都是零添加產品,‘千禾0’系列產品僅使用食品原料,絕不添加食品添加劑。”
“千禾味業創立這么多年來,就是實實在在認真做好產品,配料表清清楚楚,添加了就是添加,沒添加真的是零添加,況且企業怎么可能去添加‘鎘’這類元素。”
2、“千禾0”絕不只是個商標
很顯然,“千禾0”是商標,但它又絕不只是個商標。
退一步講,無論“千禾0”是否是商標,只要其在使用時,沒有掛羊頭賣狗肉,也就不存在任何所謂的“誤導消費者”。
在醬油行業,千禾味業算是吃“零添加”這鍋飯長大的。
早在2008年,它就推出了首款“零添加”醬油。顯然,它早早就看到了調味品行業的痛點,以及消費者愈加注重健康飲食的需求。
從產品差異化和辨識度上的考量,也為了保護知識產權防止出現山寨產品,2020年,公司注冊了“千禾0”商標,用于區分“零添加”產品線。
但千禾味業真正成為“零添加”概念的領頭羊,則要在2022年海天醬油(603288)爆發“雙標”事件后。
當年9月,有媒體曝光海天味業在國內售賣的海天醬油含有食品添加劑,而國外售賣的海天醬油為“零添加”,質疑其國內國際執行雙重標準。
由于該事件影響,2023年海天味業遭遇了自上市以來的首次業績“滑鐵盧”。
在那段時間里,以“零添加”醬油為核心產品的千禾味業,迎來了高光時刻。2023年,其營收同比增長31.62%至32.07億元,凈利潤達5.3億元,創歷史新高。
目前,“零添加”已成為調味品企業必爭之地。海天味業、加加食品、李錦記等調味品企業無一不在布局“零添加”。不只是醬油,“零添加”的產品還有料酒、米醋、蠔油、番茄醬等。
可以說,“零添加”概念已從千禾的差異化賣點,變成了快消行業的“標配”。
這里補充說下,海天味業的“海天0”、廚邦的“廚邦0”,同樣也是注冊商標。
那么到底什么是“零添加”呢?千禾味業給出的定義是不僅不添加任何的食品添加劑,比如我們熟知的防腐劑(山梨酸鉀、苯甲酸鈉)、甜味劑(三氯蔗糖、安賽蜜)、增鮮劑(5’-呈味核苷酸二鈉簡稱I+G)等,就連可以快速提高醬油鮮度的酵母抽提物這樣的食品配料,都不添加。
可見其對“零添加”標準的要求之高。
但事實上,由于我國目前并未對“零添加”制定統一定義,這導致不同品牌對“零添加”的界定,有各自的解釋。比如有企業就將“零添加”窄化為“不添加防腐劑”,卻未說明是否排除增鮮劑、甜味劑等。
3、千禾味業硬剛的底氣
在這樣的局面下,如何煉成“零添加”的一個好品牌,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考驗著所有的在場企業。
作為“零添加”細分品類的開創者,千禾味業有自己的底氣所在。從一開始它就將“千禾0”用于區分“零添加”產品線,就是想告訴市場——
“千禾0”就是零添加,無誤導。凡是使用“千禾0”商標的產品,都是“零添加”產品。“千禾0”系列產品僅使用食品原料,絕不添加食品添加劑。
所以,有媒體說“千禾0”只是一個商標,是不是有點太片面了?
在行業對“零添加”還沒有共識的背景下,“千禾0”可以說不僅僅是品牌商標,它也是千禾的“零添加”產品,更是公司從商標到產品的完整品牌資產。
眾所周知,品牌的本質,是與目標顧客達成長期利益均衡、降低目標顧客選擇成本的排他性品類符號。如果將一個品牌僅視為商標,那就無法與消費者建立深層次的感情連接,也就難以形成品牌差異化。
更重要的是,造就一個好的品牌,也需要時間的沉淀。
過去一周,據金哥觀察,是千禾味業自2016年上市以來遭遇的最大輿論危機。市值蒸發9.5億元不說,還差點被網絡洪流淹沒,千禾味業很是憋屈。
試想下:千禾味業如果真有問題,相關部門是吃素的嗎?
監管部門最新披露的調查結果顯示,抽檢的23批次“千禾0”產品均未檢出苯甲酸鈉、山梨酸鉀、三氯蔗糖、安賽蜜等食品添加劑。
在此背后,2019-2025年,千禾味業共被全國監督抽檢16324批次(四川省內抽檢5267批次,四川省外抽檢11057批次),也未檢出不合格樣品。
如果不是底氣足夠,千禾味業在這波輿情中可能真的萬劫不復了。
不過,千禾也有自己的不足。
最重要的一點,就在于身為“零添加”的領頭羊,卻沒能向更多消費者普及什么是“零添加”,以及講清楚什么是“千禾0”。其實,不僅千禾,絕大多數的醬油企業都沒有很好履行行業的消費者培育引導義務。
如果能夠提前講清楚,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零添加”尤其是千禾的產品形成了特定的認知和理解,那么,你覺得消費者還會對“千禾0”們的字面意義產生錯誤理解嗎?
金哥相信,這種概率會大大減少,不至于像現在有些人覺得是被忽悠了。
作為一個消費者,現在確實也太難了。但只有雙向奔赴,才能共同營造出一個健康安全的市場生態。
如今,資本市場對千禾味業的信心正在緩慢修復。下一步,據了解,為避免混淆,“千禾0”系列產品在包裝標識上將全部不再標注“零添加”字樣,“千禾0”將成為千禾味業旗下“零添加”產品的唯一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