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營銷雖好,質量為先。
雷達財經出品?文|莫恩盟?編|深海
財富飆至2200億的雷軍,卷入多個風波。
“過去一個多月,是我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5月10日,雷軍在微博留下了這樣的感慨。
雷軍情緒低落的導火索,或是3月末發生在安徽德上高速的一起小米SU7車禍事故。三位年輕女性在這起事故中不幸離世,小米汽車也因此面臨成立以來最嚴重的輿論危機。盡管雷軍后續做出公開回應,但質疑的聲浪卻久久未能平息。
這場悲劇不僅給小米的聲譽造成了損傷,更直接影響到了品牌的宣傳策略:小米汽車將“智駕”全面更名為“輔助駕駛”。
4月下旬,“小米被曝要求員工日均工時不低于11.5小時”的話題,更是將小米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然而,危機并未就此停歇。前述這些陰霾尚未散去,小米SU7 Ultra又因宣傳問題引發消費者強烈不滿。不少車主認為,售價高達4.2萬元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成了“最貴”裝飾品。
與此同時,車輛性能參數的“閹割式”操作也讓眾多車主怨聲載道,最終小米不得不暫停相關推送。多重爭議接踵而至,雷軍和小米頻頻卷入風暴中心。
回顧小米的發展歷程,憑借性價比優勢崛起的它,在智能手機、智能家居生態鏈、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商業神話。這輝煌成就的背后,雷軍強大的運營能力功不可沒。
但如今,曾助力雷軍登上神壇的流量卻如同一把雙刃劍:雷軍在享受流量帶來的紅利時,也要直面隨之而來的風險與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近期遭遇不少風波,但據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透露,備受外界關注的小米YU7“上市發布時間并未改變,依然是之前雷總預告的今年6-7月”。
衣錦還鄉后,慘烈車禍引發輿論質疑
5月10日,雷軍在微博上罕見吐露心聲,坦言近期情緒低落,取消了一些會議安排和出差計劃,也暫停了一段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
在此番心情低落之前,雷軍一度春風得意。時間回撥至今年3月25日,雷軍在清晨五點多帶著自家的小米SU7、小米SU7 Ultra和小米YU7在武大櫻花樹下現身。
3月26日,雷軍回到了家鄉湖北仙桃,并出席母校湖北仙桃中學“雷軍圖書館”揭牌儀式,這座由雷軍捐資4000萬元建設的現代化圖書館正式啟用。
現場,雷軍還發表了演講,寄語學弟學妹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3月27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56歲的雷軍以2200億元財富位列中國第八,較去年增長114%,全球排名第50位,上升91位。這是雷軍首次進入中國前十。
然而,3月末,安徽德上高速某施工路段的一場慘烈車禍,徹底破壞了雷軍的好心情。這場事故不僅奪走三位年輕女性的生命,也讓小米汽車與雷軍本人遭遇品牌創立以來最嚴峻的聲譽危機。
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4月1日,雷軍通過微博進行公開回應,“29日晚上的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輕女孩不幸離世,這樣的消息,對她們的家人、朋友,乃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難以承受的悲痛。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們的家人致以誠摯的慰問。”
雷軍還表示,由于事故還在調查,他們一直沒有接觸到事故車,很多問題此刻還沒有辦法回答。但等到此時,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再等了,必須站出來代表小米承諾:“無論發生什么,小米都不會回避,我們將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的進展,并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
盡管雷軍言辭懇切,但他的這番表態仍未完全平息外界的輿論。在雷軍這條微博的評論區和轉發區,一些網友對雷軍和小米表示理解及信任,但也有部分網友提出質疑。
事實上,在經歷了小米SU7的這起車禍事件后,此前在社交平臺上異常活躍的雷軍變得低調了許多,其不僅一度降低了微博的更新頻次,甚至還缺席了今年的上海車展。
不過,在5月10日發布的微博中,雷軍表示,“過去這幾年一直很忙,這段時間反而可以靜下心來,仔細思考,確實有一些收獲……最近看了很多朋友的留言,特別感動。大家的關心和支持,給了我莫大的信心,讓我也逐漸找回前行的勇氣和信心,狀態開始逐步恢復。”
值得一提的是,或是受到這起小米SU7車禍事故的影響,小米汽車在后續對外宣傳自家的智駕功能時也做出了一些調整,用詞變得更加嚴謹和審慎。
5月5日,“小米汽車智駕更名為輔助駕駛”的話題一度沖上微博熱搜。據媒體報道,小米汽車近日調整了SU7車輛詳情頁面的措辭,將“智駕”更名為“輔助駕駛。”
其中,小米SU7標準版搭載的Xiaomi Pilot Pro由“小米智駕Pro”更名為“小米輔助駕駛Pro”;小米SU7 Pro、小米SU7 Max搭載的Xiaomi HAD由“小米智駕Max”更名為“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
小米汽車官網介紹稱,端到端輔助駕駛可實現從車位到車位的輔助駕駛,上車僅需設置導航,ETC/閘機輔助通行,窄路/環島通行、停車場尋位泊車等都可以請輔助駕駛來完成。
此外,5月5日,“雷軍職務調整”也沖上熱搜。天眼查顯示,近日,小米之家商業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雷軍由執行董事改任董事,同時經營范圍新增智能家庭消費設備銷售、美發飾品銷售。
宣傳“翻車”性能“縮水”?小米汽車再惹爭議
最近讓雷軍煩心的事情,其實不止前述一件。3月末的車禍事故余波未平,雷軍與小米汽車又卷入了新一輪的輿論風暴。
因高端車型小米SU7 Ultra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的宣傳問題,小米汽車引發諸多消費者不滿:數百名準車主集體維權,要求無損退訂。多名SU7 Ultra準車主認為,其高價選裝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存在虛假宣傳問題。
據悉,在小米SU7 Ultra此前的官方宣傳中,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不僅號稱“完全復刻紐北賽道原型車”,還標榜“擁有2個貫穿風道,能實現前部空氣高效導流。”
而雷軍本人也親自下場“帶貨”,在3月2日轉發的微博中強調,“碳纖維前艙蓋,不僅改了外觀件,內部結構也改了,雙風道直接導向輪轂,支持輪轂散熱。”盡管后續雷軍修改了前述文案,但仍保留“內部結構也改了”的關鍵表述。
據悉,?小米SU7 Ultra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的選裝價格高達4.2萬元??。正是前述這些極具吸引力的宣傳,成功讓眾多消費者甘愿支付高額費用,并耐心等待兩個月的交付期。
有消費者坦言,自己之所以選裝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一是覺得外觀帥氣,二是認為其應有實際用途,且小米汽車銷售人員告知后期無法改裝,只能當時選裝。
然而,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讓滿懷期待的車主們大失所望。據第一財經報道,有車主提車后拆解發現,所謂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里面什么東西都沒有,僅蓋子上挖了兩個孔,原先的前備廂框被拿掉,換成了一個蓋板,下方有一個塑料支架,這個塑料支架下面的所有結構和普通版幾乎一樣,實際用途與宣傳大相徑庭。
一位消費者無奈地表示,“花高價買到的只是一個裝飾性的機蓋,而非起初宣傳的功能,這讓我們覺得很不舒服。”還有消費者直言,“我買這個車確實是挖孔的比較帥,但是帥是要有內涵的,沒有內涵的帥,我不要。”
面對消費者的強烈質疑,5月7日晚,小米汽車在官方微博發布《關于大家關心問題的回答》回應稱,“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在滿足復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還提供了部分氣流導出和輔助前艙散熱功能。”
同時,小米汽車還對此前信息表達不夠清晰深表歉意,并提出補償措施:未交付訂單可限時改配為鋁制前艙蓋;已提車及限時改配期內的鎖單用戶,將贈送2萬積分(約價值2000元)以表誠意。
不過,該方案未能平息眾怒,不少消費者對于小米汽車提出的這一補償方案并不認可。他們認為,改配后需重新排隊提車,交付周期將進一步延長,而2萬積分與4.2萬元的選裝價相比,補償力度遠遠不足,因此堅持要求無損退車。據第一財經了解,目前參與維權要求無損退車的準車主已超300人。
除了前述提及的宣傳爭議,小米SU7 Ultra對車輛性能參數的調整也引發部分車主不滿。近日,多名博主爆料稱,小米SU7 Ultra汽車更新了1.7.0車機版本。
據悉,此次更新對車輛的動力輸出進行了限制,1548匹最大馬力被鎖定,車主需要達成賽道成績才能解鎖,否則只能使用大約900匹馬力。
不少車主表示,當初購買SU7 Ultra就是沖著高馬力去的,如今車輛性能被限制,小米既未征詢意見,也未開展調研,擅自替車主做決定,這是對車主權利的漠視與侵犯。
關注到車主們的反饋和意見后,小米汽車后續在《關于大家關心問題的回答》中表示,其收到大家反饋后高度重視,已暫停了這次推送。已升級的少量用戶,將會在下個版本更新中解決。
同時,小米汽車還解釋稱,其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更好的保障駕駛安全,但沒有充分征詢大家意見,也沒有做好相關功能的溝通說明,“我們的工作確實存在不妥的地方。”
小米多重爭議背后,雷軍從流量之巔到輿論漩渦
不久前,小米還因加班傳聞被推至輿論的漩渦中心。多重危機交織之下,雷軍和他帶領的小米正經歷著一場不小的輿論考驗。
4月下旬,有脈脈用戶發帖稱,小米要求員工日均工時不低于11.5小時,其中低于8小時需要提交說明,工時排名靠后的要被約談,甚至勸退。
隨后,這一消息迅速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小米被曝要求員工日均工時不低于11.5”的話題火速登上微博熱搜榜首,斬獲近億閱讀量。據九派新聞報道,多位小米員工向其證實了這一情況。
一位手機部門的員工透露,不同小組的工時要求差異顯著,最低標準為10.5小時,部分小組甚至高達14至15小時,“但領導都是口頭要求,不會留下痕跡。”
有小米員工表示,自己此前平均工時達到了12小時,但因為排名靠后仍被領導約談。還有員工表示,請假會直接影響工時考核,為達標只能額外加班補足工時。另有員工稱,工時表現還可能影響績效考評,甚至外包員工的去留。
回溯過往,雷軍和小米堪稱商業世界的流量傳奇。作為手機行業的顛覆者與汽車賽道的破局者,小米憑借極具話題性的營銷與產品策略一路高歌猛進。
而雷軍玩轉流量的能力,堪稱商業領域的教科書級范本,連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曾盛贊道,“不要跟雷軍比營銷,這塊我們比不過他的,他把小米手機賣成這樣,賣幾百億出去,那絕對不是一般的人。”
事實也的確如此,無論是那句火遍全網的“Are you OK”魔性熱梗,還是年度演講時與米粉的激情狂歡,亦或是日常分享中頻頻爆出的金句,甚至是其個人的穿搭,雷軍總能精準拿捏大眾情緒脈搏,將個人魅力與品牌熱度完美融合。
憑借親民接地氣、幽默會玩梗的企業家形象,雷軍在各大社交平臺吸粉無數。截至目前,雷軍在微博擁有2655.3萬粉絲,在抖音擁有4550.2萬,在b站擁有546.9萬粉絲。僅前述幾個平臺,雷軍的累計粉絲數便超過7700萬,展現出強大的個人IP吸引力。
這份流量神話的根基,一定程度源于雷軍在商業領域展現出的非凡洞察力與創新精神。智能手機行業尚處混沌之時,雷軍便率先捕捉到互聯網手機的爆發潛力,以“線上直銷+高性價比”的模式打破行業格局。這種顛覆式創新不僅讓小米迅速站穩腳跟,更讓雷軍收獲“創業偶像”“性價比之神”的美譽。
此后,他帶領小米不斷開疆拓土:從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家居生態鏈,到勇闖競爭激烈的智能電動汽車賽道,小米的每一次跨界都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甚至有網友喊話期待小米涉足衛生巾領域,足見其品牌影響力之廣。
尤其是小米汽車,盡管入局新能源賽道的時間晚于眾多行業“前輩”,但其卻憑借亮眼的交付成績成為新能源賽道的黑馬選手。今年4月,小米汽車單月交付新車超28000臺,強勢闖入造車新勢力交付榜單第四名,且連續7個月交付量突破20000輛大關。
然而,當小米攜汽車業務駛入競爭激烈的新賽道,曾經助力雷軍“封神”的流量卻悄然化作一柄雙刃劍。在收獲海量關注的同時,雷軍和小米的一舉一動都被置于輿論的放大鏡下審視。曾經的榮耀與光環在爭議中經受考驗,昔日被網友捧上神壇的雷軍也不可避免地遭遇流量反噬。
有互聯網營銷從業者指出,雷軍從被捧上神壇到遭遇流量反噬,是商業發展規律、品牌運營策略與輿論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雷軍在公眾心目中所塑造的完美人設,在拉近小米與用戶情感距離的同時,也悄然埋下隱患。公眾對“神級企業家”的高期待,意味著更低的容錯空間,任何細微的失誤都有可能引發巨大的信任危機。
而這也為所有追求流量與話題熱度的企業和企業家敲響警鐘:在流量時代,若想實現長遠發展,必須堅守產品質量與用戶體驗的底線,在營銷熱度與產品實力之間找到平衡。否則,流量這把雙刃劍終將反噬自身,讓企業陷入危機之中。
在經歷了諸多風波后,即將與公眾見面的小米YU7又將迎來怎樣的市場表現?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