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網》 文/筆尖觀察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截至2024年10月29日,京滬深三大交易所年內終止IPO的企業數量達到405家,比上年同期增加約87%,涉及58家保薦機構。其中,創業板終止企業數量最多,達到了136家,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有15家保薦機構的撤否率達到了驚人的100%。這一現象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也揭示了當前IPO市場的嚴峻形勢。
《筆尖網》關注到,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深化和監管力度的加強,IPO審核標準愈發嚴格。特別是自“8.27”新政以來,IPO逆周期調節明顯,擬上市企業發行家數大幅減少。在此背景下,企業主動撤回材料成為常態,而保薦機構的撤否率也隨之上升。
從數據上看,今年創業板終止企業數量顯著增加,且多數企業是在上市委會議審議前主動撤回申請材料。這反映出企業在面對嚴格的審核標準時,更傾向于選擇主動撤退,以避免更大的損失。同時,這也說明部分企業在申報時可能并未充分準備好,導致在后續審核過程中難以應對各種挑戰。
多家保薦機構撤否率高達100%,這背后既有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也有保薦機構自身的問題。一方面,隨著監管政策的收緊和審核標準的提高,企業的上市難度加大,保薦機構在推薦企業時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另一方面,部分保薦機構在項目篩選和盡職調查方面存在不足,導致推薦的企業在審核過程中頻繁出現問題。
此外,一些保薦機構為了追求業務規模和市場份額,可能在項目篩選時過于寬松,甚至存在違規操作的情況。這不僅損害了自身的聲譽和利益,也對整個IPO市場造成了負面影響。
面對當前IPO市場的嚴峻形勢和高撤否率現象,企業和保薦機構需要采取更加謹慎和務實的態度。對于企業而言,應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核心競爭力、做好充分的上市準備;對于保薦機構而言,則應加強項目篩選和盡職調查工作、提高執業質量、避免違規操作。
同時,監管部門也應繼續加強對IPO市場的監管力度,完善相關政策法規體系,提高審核透明度和效率。通過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動我國IPO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筆尖網》將對IPO審核及發行情況持續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