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三生?
春節7天票房突破100億,如此火爆的春節檔,已經有好幾年沒有看到了。大年初四,北京的一家影院內,并非黃金時段的《哪吒2之魔童鬧海》IMAX場次也早已售罄,等待入場的觀眾人頭攢動。
一位70多歲的親戚老太太,也在電話里告訴節點財經,“太好看了,一定要去看看”。
一票難求的場景并非僅限于北京,而是全國電影市場,票房創紀錄已成定局。根據燈塔平臺數據,截至2月5日18 時,整個春節檔票房突破103億元,其中《哪吒2》累計票房已超54億元,該片預測總票房已提升至85億元。而貓眼平臺AI預測該片內地總票房有望達到87.38億元,大幅刷新國產片票房紀錄。
而且,目前這一火熱態勢還在延續。其中,《哪吒之魔童鬧海》《唐探 1900》《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分列春節檔票房榜前三位,成為引領今年春節檔熱度的主力軍。
春節檔歷來都是電影市場的“黃金檔”,節點財經從自身感受來說,春節檔電影的魅力不僅在于娛樂,還在于情感紐帶作用,非常契合過年氣氛。在這場電影票房盛宴背后,則是內容、市場與資本的全面競爭。而在票房數字創紀錄增長的背后,又有哪些更深層次的市場與經濟信號?這是值得節點財經更進一步深入挖掘的問題。
?
01 百億“春節檔”,《哪吒2》獨領風騷
從切實的觀影體驗來說,今年春節檔能夠爆火,首先還是在于作品過硬,其中以《哪吒2》最為典型,成為口碑爆款。
“這特效真的是天花板級別。”這是節點財經在影院聽到的一句評價。而在網上,類似的好評更多,比如“燃爆了!畫面和特效都很棒。”“超出預期,比第一部還好看。”“太乙真人的配音太好笑了,準備二刷。”。
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曬出,當地有的影院凌晨1點仍擠滿準備看《哪吒2》的觀眾,甚至有近凌晨3點散場的場次仍然爆滿。更有網友發帖稱,當地某影院一天排了99場《哪吒之魔童鬧海》。
爆棚的人氣之下,《哪吒2》持續走強,已經刷新了17項影史紀錄,4日其單日票房超過8.65億元,如無意外其票房還將繼續走高。據燈塔專業版預測票房數據顯示,《哪吒2》最新預測總票房85億元,有望大幅超過《長津湖》57.75億元,成為影史首部票房破60億元的電影。
目前,整個春節檔,總結一下格局就是“一超多強”,《哪吒2》獨領風騷,《唐探1900》表現也不錯,其它影片則被遠遠甩開。此前幾年電影市場疲軟,很多人將原因歸結為居民消費力不足,現在看,更大的原因可能還是在于優質內容的缺乏。
在節點財經看來,今年春節檔的爆發有兩個鮮明的特點,其一就是類型片和經典IP大行其道,成為票房密碼。不論是《哪吒2》還是《唐探1900》、《封神2》甚至《射雕英雄傳》,無一不是經典IP傍身,涵蓋武俠、神話、懸疑、動作、動畫等題材和創作類型。
其中,《哪吒2》的成功,就在于完美承接了2019年的《哪吒1之魔童降世》。當時,《哪吒1》就以50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的標桿,為《哪吒2》如今的爆火打下了堅實的觀眾基礎。相比《哪吒2》,《唐探1900》和《封神2》的表現就有些遜色。
所以,在節點財經看來,電影大IP并不一定就是票房保證。觀眾對經典IP也會出現審美疲勞,比如《唐探1900》雖然票房表現不俗,但口碑和評分都遠低于前作。《封神2》的口碑更是呈現出兩極分化,殷郊變身后的特效造型還在網上引發群嘲,讓作品減分不少。
除了經典IP的爆發,2025年春節檔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下沉市場的崛起。比如在山東、河北、遼寧等省份的票房增速明顯,三四線城市的觀影需求爆發。而在這一現象的背后,則是票補政策和低價票的推動。
據節點財經了解,春節期間,全國多個城市推出了電影消費補貼政策。北京投入3300萬元發放觀影惠民券,廣東、江蘇等地也推出了類似的優惠措施。下沉市場的崛起,不僅可以為春節檔貢獻票房,也為中國電影市場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點。
那么,這場春節檔的票房“狂歡”又將對影視行業產生什么影響?
?
02 市場回暖,中國電影走出頹勢?
其實,從整個影視行業的發展來說,過去一年,電影的處境有些尷尬,因為行業內討論最多的并不是電影,而是短劇。據《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顯示,去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突破500億元,同比增長約35%,已經超過了內地電影票房。
出現這種情況,節點財經認為,這一方面在于短劇這種新形式對觀眾確實有吸引力,另一方面還在于電影行業自己“不爭氣”,高質量影片太少,難以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
今年春節檔之前,內地電影市場已經近三年沒有出現過票房超過50億元的電影。到了2024年,電影市場進一步萎縮,全年電影票房比2023年減少124.5億元。
電影市場之所以出現頹勢,除了高質量影片少之外,也離不開觀眾觀影習慣的改變,以及整個消費環境的變化。節點財經對此也有切身的體會,以前每年還能看幾部電影,但最近幾年印象中走進電影院的次數屈指可數。
用身邊一位朋友的話說,“可花可不花的錢就不花,可看可不看的電影就不看,以前1年看3部電影,現在3年看1部就不錯了。”?
所以,從電影行業的整體發展來說,亟需提振信心,而2025年春節檔的爆火,無疑是開了一個好頭。其實從電影行業的整體發展來看,雖然近幾年票房水平不夠理想,但整個電影工業化的水平卻有了明顯的提升。從特效制作,到場景搭建,國產電影與國際大片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
以《哪吒2》來說,無論是特效還是劇情,都完全可以媲美好萊塢的動畫作品。在很多影迷看來,這個作品之于中國動畫電影,就是《流浪地球2》之于中國科幻電影,顯示出中國電影的制作水平已經不遜色于國際大片。
而且,電影作為工業化產品,其是否發達不僅體現在制作水平上,還表現在相關產業鏈的整體發展上。目前,據節點財經觀察,中國電影從后期特效公司到設備提供商,再到IP授權與衍生品市場,整個產業生態都在逐步完善。
其中,電影IP的商業化變現路徑也越來越成熟,就以《哪吒2》為例,影片上映前便已推出多款周邊產品,與泡泡瑪特、卡游等品牌合作的盲盒、卡牌等衍生品在市場上受到熱捧。
隨著影片成為今年春節檔的爆款,“谷子經濟”(二次元文化周邊經濟)快速發展,《哪吒2》的周邊產品市場火爆異常,盲盒、手辦等衍生品供不應求,尤其是泡泡瑪特聯名款盲盒,更是一度賣到脫銷。
節點財經身邊朋友想買一套盲盒,發現“根本買不到”。網上也有多個社交平臺上流傳著相關圖片,催促“泡泡瑪特你怎么還不加班加點生產”。
在節點財經看來,電影IP周邊產品市場的日趨成熟,不僅可以為電影帶來額外收益,更為重要的是,還可以延長IP的生命周期。可以預見,未來具備強大IP價值的影視公司,將具備更好的發展前景。這一點在《哪吒》系列的成功上非常明顯,未來上映的《哪吒3》幾乎可以預定爆款了。
但是,擁有IP并非萬事大吉,具體到各大影視公司的發展,如何面對未來的發展仍是一個大問題。
?
03 贏者通吃,增長要看高質量內容?
今天的春節檔,在票房創出新高的同時,“吐槽排片”也被送上了熱搜。
據2月4日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哪吒2》票房的占比57.4%,而排片只占38.2%。這說明什么?觀眾更想看《哪吒2》,但場次不夠。這也從數據上證明了為什么《哪吒2》一票難求。
除了《哪吒2》之外,其他五部影片的票房占比全都低于排片占比。所以,這也引來很多網友吐槽,“影院的排片考慮過我們的感受嗎?”而在節點財經看來,出現這種狀況,本質上就是頭部影視公司之間的博弈。
院線方面對此深有體會,有影院老板曾吐槽稱,“大年初一,《射雕》《封神2》《哪吒2》《蛟龍》全都找我們要排片,每部都要30%,你說我們怎么排?”其實,這種情況在歷年春節檔的“票房爭奪戰”中并不少見,而今年的春節檔,最大的贏家無疑是《哪吒2》背后主投主控的光線傳媒。
春節檔對于光線傳媒來說,意義相當重大。2024年其業績在前三季度能夠保持盈利,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上一個春節檔,押中了當時票房表現上佳的《第二十條》。而本次春節檔其主推的《哪吒2》,在上映之前其實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其中除了觀眾對影片審美變化的風險外,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同樣很大。
但是,《哪吒 2》最終大獲成功,而作為《哪吒 2》主投主控方,光線傳媒將按照約40%的票房分賬比例(若票房達50億元,可分賬18億元),同時疊加衍生品授權收益,這部爆款電影有望為光線傳媒貢獻超20億元營收,這可以占到其2024年總營收的半壁江山。
相比之下,《唐探1900》背后的萬達電影和《封神2》背后的北京文化,就沒有光線傳媒這么輕松了。
其中,作為“唐探系列”的第四部作品,《唐探1900》通過延續前作的懸疑+喜劇風格,也吸引了大量觀眾,票房排在春節檔第二位。但節點財經發現,觀眾對《唐探》這一經典IP已出現審美疲勞,未來能否延續號召力值得觀察。?? ?
而《封神2》作為“封神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其口碑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給這一經典IP未來的走向蒙上了一層陰影。
據節點財經觀察,很多觀眾每年看電影總的次數是有限的,一年只看一部電影的情況并不少見。這就給電影票房帶來一個可能的結果,就是“贏家通吃”。看了《哪吒2》的觀眾,在滿足了一定的觀影需求后,再去看其它影片的概率可能就大幅降低。
所以,對于各大電影制作公司來說,行業整體回暖是好事,但競爭壓力仍然非常激烈。
這不僅在于觀眾越來越挑剔,審美會疲勞,新鮮感會過時,更在于如果碰到強勁的競爭對手,能不能收回成本可能都會成為問題。比如此次春節檔,《蛟龍行動》與《封神2》的投資都非常大,一個10億,一個7億,都高于《哪吒2》,但票房只能是《哪吒2》的零頭,可以說冰火兩重天。
綜合來看,每年春節檔的票房水平通常能夠占到全年的20%左右。2025年創紀錄的春節檔票房表現,或許標志著電影行業開始回暖,開了一個很好的局,也給全年市場注入了信心。而且,隨著票補政策的深入推進,整個消費市場的潛力有望進一步增強。
未來,具備優質內容生產能力的頭部影視公司,以及能夠布局IP衍生業務的企業或許將迎來持續增長。而參與電影產業鏈上游與下游的企業,也同樣值得關注。當然,《哪吒2》的成功也說明,一切還是要以影片質量為基礎。
讓觀眾無腦買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中國電影正在走向新的增長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