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霸王到AI學習機:中國教育硬件30年進化圖譜 藍鯊導讀:從“硬件堆料”到“內容+AI” 作者 | 楊碩 編輯 | 盧旭成 當AIGC技術攜大模型之力席卷全球,教育正經歷著從工具革新到范式重
從小霸王到AI學習機:中國教育硬件30年進化圖譜
藍鯊導讀:從“硬件堆料”到“內容+AI”
作者 | 楊碩
編輯 | 盧旭成
當AIGC技術攜大模型之力席卷全球,教育正經歷著從工具革新到范式重構的質變——AI不僅催生了智能備課系統、虛擬現實教學工具、自適應學習平臺等新型教育產品,更在深層次推動著“師-生-機”三元教育生態的形成。
“AI作業過濾器”“AI一對一精準學”“AI作文輔導”……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賦能,價格3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AI學習機被譽為輔導孩子作業的省心“神器”。
洛圖科技(RUNTO)最新發布的《中國學習平板零售市場月度追蹤》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學習平板市場全渠道銷量為592.3萬臺,同比2023年增長25.5%;銷售額為190.6億元,同比2023年增長37.6%。洛圖科技(RUNTO)預測,2025年中國學習平板市場銷量將達到713.7萬臺,同比2024年增長20.5%。
(來源:洛圖科技(RUNTO)線上數據,單位:萬臺)
AI學習機“狂飆”的背后,折射出怎樣的時代變化?眾多廠商涌入,AI學習機行業呈現哪些特點?在日益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各路玩家該如何破局?
AI學習機重塑教育模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自古以來,教育都是中國人最重視的領域。從最初的“家學繼承”,到后來的“師徒傳承”,再到私塾、學校,中國的教育模式在歷史進程中不斷演進,教育也越來越向普惠的方向發展。在此過程中,輔助教育工具也開始從校園大規模走向家庭。
上世紀90年代,小霸王等學習機、電子詞典開始出現,其功能主要集中于單向知識傳輸,如文曲星的單詞查詢、小霸王的打字練習等,本質是內容數字化工具,主要以輔助學科教育為主要目的。
隨后,教育硬件產品進一步多元化,出現了點讀機等陪伴學習工具。但與上個時期類似,教育硬件的功能仍相對單一,比如點讀機僅僅提供教材同步音頻,缺乏互動與反饋機制。
在此背景下,傳統的課外培訓業務一度如火如荼。但線下培訓班的高昂費用,對許多家庭而言仍是不小的負擔。
2021年至今,AIGC和人工智能走入生活,為智能硬件行業注入新的發展動能,推動教育硬件行業走向場景化、精細化、個性化,逐漸成為許多中國家庭的“標配神器”。
一位雙職工家庭的媽媽李然(化名)告訴藍鯊消費,“學習機有個顯而易見的優點,是‘只能學習’,能提供一個相對靜心的學習環境。如果挑選一臺課程內容好的學習機,即便看上去大幾千,但是相比線下晚托班的費用,總體還是有性價比。”
“現在小學生的數學題越來越靈活,考的知識點我可能知道,但是出題形式挺多變。真正輔導起來,還是有點力不從心。”新生代媽媽丁麗(化名)更看重學習機的輔導功能和練題的實用性。
而某位私立學校的優秀老師在使用了學而思學習機搭載的AI精準學功能后,不由驚嘆道:“它能在幾分鐘內診斷出學生學習的薄弱點、針對性地推薦題目,讓孩子完成個性化學習,大大提高了效率?!?/p>
借助AI學習機,家長們解決了“線下托管”、輔導學習等痛點,教育行業也向著高品質教學、個性化學習體驗、大規模普惠等方向挺進。
廠商輩出,亂象跌出
隨著人工智能國家發展戰略等政策的出臺,多重利好下,教與學群體對AI教育硬件的需求增加。在此形勢下,除了傳統廠商外,大量新玩家入局AI教育硬件,激起了新一輪比拼和創新。
一方面,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攜場景化智能硬件——小度智能音箱、AI學習機強勢進入;老牌語音技術巨頭科大訊飛也從B端殺入到面向C端的AI學習機;網易有道自在線翻譯起家,順勢進入智能教育硬件。從用戶體驗入手,著眼于技術革新,科技巨頭們重新詮釋著AI教育硬件的定義。
另一方面,教培機構以“數據+場景”為底層邏輯,通過技術中臺向硬件端滲透。比如,學而思自2023年推出首款學習機以來,已構建起學而思學習機、學練機的智能硬件矩陣,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猿輔導、作業幫等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硬件產品。通過將傳統教培積累的四大核心資產——結構化知識體系、學情分析模型、師生交互數據、教學評估標準轉化為智能交互能力,教培機構們也摸到了AI教育硬件行業的門路。
以火爆的AI學習機賽道為例,目前已經明顯劃分為三大流派:1、硬件派,包括步步高、讀書郎、優學派等;2、科技派,百度、科大訊飛、網易有道等;3、教培系,有學而思、猿輔導、作業幫等。
值得注意的是,學習機市場目前雖然玩家眾多,但并無絕對龍頭。并且,由于行業發展過快,標準尚未建立,各種行業亂象也逐漸暴露。
一方面,“硬件高價低配”的現象比較嚴重。據《消費者報道》統計,2021-2024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及省市級市場監督管理局共抽檢兒童學習機產品78批次,其中有13批次不合格,一些知名品牌如讀書郎、好記星等,均被曝出藍光表現較差等問題。
另一方面,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比如AI精準學、拍照解題、智慧點讀、智能手寫等,這些功能幾乎成了AI學習機的標配。但不少家長反映,部分AI學習機往往顯得過于機械,智能化程度低,且缺乏交互性,只能提供基礎的檢索功能,無法與真人教師相比。
而在社交平臺上,也有家長反映,花費數千塊錢買的AI學習機,結果作業批改一塌糊涂。以一個按規律填數的題目為例,答案明明沒寫錯,字跡也很清晰,卻被圈出來判成錯題?!罢f是可以把學校做的卷子拍一下自動收錄錯題,可拍完識別得亂七八糟,還不如在手機上下載一個專門拍錯題的App好用?!?/p>
AI學習機一度被家長們吐槽為“智商稅”產品。
破局之道
如今,AI學習機正經歷從野蠻生長到價值重構的蛻變期。誰能真正代表品質、解決學習的痛點和家長的負擔,誰才能真正吃到行業高速增長的紅利,成為行業頭部。
近期,學而思、網易有道、中公教育、猿輔導、作業幫等頭部企業密集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伴隨著接入DeepSeek等低成本、高效果的開源模型,AI教育硬件的競爭將進入新的階段。
比如,網易有道的學習硬件產品“全面屏答疑詞典筆”有道SpaceOne,深度融合DeepSeek-R1推理模型能力,解鎖學科難題深度講解新方式;“小猿學練機”和教育AI應用“小猿口算”等全系列小猿產品正式接入DeepSeek,更新后的功能和調優成果將在未來陸續推出;作業幫則借助DeepSeek實現了更精準的作業批改和輔導。
但一個更大的可能性在于——自研的垂直大模型與DeepSeek的結合,將會充分調動AI智能硬件的性能。以接入DeepSeek的學而思旗艦學習機為例,用戶通過“小思”智能助手聊天,通用的百科問答、小思會話,可能就是由DeepSeek回答;而教育專項功能,如拍搜、拍批、答疑、精準學等,則調用的九章大模型。兩者相互配合,將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快速精準地診斷出薄弱環節,并推薦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路徑,從而確保學生在學習中的高效性。
與此同時,內容與軟硬件的協同也成為各大廠商角逐的重點。比如,科大訊飛AI學習機推出“AI編程空間”,AI 1對1智能編程助手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和探索Python語法、人工智能、互聯網等相關知識,編寫經典算法,解答代碼問題,解決編程應用題等等。
學而思,則宣布旗下產品圍繞“產品力”這一核心理念,對小初高全學科進行了全面內容升級,錄制了新課標新課程,以及超過26萬道的新題型練習和月均更新近3萬套試卷……用好內容結合AI技術進一步優化學習體驗。
通過同步教材、專項題庫、興趣課程(編程、書法等)等措施,各大廠商都在強化內容內容資源整合,并通過大數據動態優化內容精準度。
隨著大模型、內容和硬件的深度融合,AI教育硬件或將進一步打破場景邊界,成為泛在化學習的核心載體。在此過程中,一部分跟不上形勢的玩家將會被時代的浪花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