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鯊導讀:民以食為天
作者 | 楊碩
編輯 | 盧旭成
對于“吃”,中國人罕有對手。比如“生煸酒香草頭”,每株草頭只選用頂端三片葉子;再比如“蒜粒鱔筒”,大蒜先油炸、過沸水再微煸,只為呈現食材最為肥潤的口感……
不僅如此,中國人還把“吃”寫進了詩詞。從陸游筆下"鱸肥菰脆"的鄉愁,到蘇軾"青浮卵碗"的宴飲之樂,飲食文化始終是中國人精神滿足的重要注腳。
“會吃”的中國人,吃出來一個巨大的市場。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餐飲業總收入達55718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較上年提升2.1個百分點,跑贏同期GDP增速(5.0%)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3.5%)。
如何讓中國人吃得更美好?
需求端的變化正在倒逼供給端改革?!蛾P于促進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要求食品工業規?;⒅悄芑?、集約化、綠色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食品消費產業由此持續煥發新活力。
今年年初,新希望集團旗下產業投資孵化平臺——草根知本舉辦了第六屆“草根知本合伙人之夜”,邀請一眾來自消費、科技等領域的企業家、創業者、投資人、前沿專家學者和行業領軍人物,圍繞品牌、AI、創業、出海等話題,分享趨勢洞察和商業實戰案例,以“磨”為年度主題詞,深度拆解消費產業破局之道,吸引了超過110w人次觀看。
其中,新希望味業控股總裁王鐵軍、叮叮懶人菜聯合創始人馬小龍、探味工作室聯合創始人廖和義等嘉賓圍繞中國人關心的“餐桌”話題,分享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以及如何讓中國人的餐桌更豐富、更健康、更美味,值得食品消費行業參考和借鑒。
小“食”代,大變化
餐桌,記錄著時代之變。家庭結構、消費觀念、產業革新與文化碰撞等等因素,都讓“吃”變得愈加豐富。
1、追求健康與品質
“大健康”概念已經成為主流趨勢,“健康食品”正從細分市場演變為基礎配置。
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有近30%的人在五年前開始從食品領域關注到“0添加”,65.5%的人傾向“選擇0添加、0糖、0脂的食品,追求無負擔飲食”。許多消費者在購買食品前,都會認真研究配料表,確保對攝入的成分心里有數。
一個更加明顯的趨勢是,“輕食概念”持續升溫,呈現出的"三低兩高"特征(低卡、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纖維)。以及年輕人的中式養生血脈正在覺醒,2023年發布的《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顯示,在18歲—35歲年輕人消費榜單排名中,保健養生位列第三,這些都反映出“健康投資”正盛。
值得注意的還有政策與市場的同頻共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提出"體重管理年"行動,帶來的不僅是全民健康意識提升,更催生出一個結構性機會窗口。
一場由C端倒逼B端的健康升維,正在重塑食品產業格局。
敏銳的食品消費企業早已展開戰略卡位。新希望味業總裁王鐵軍在草根知本合伙人之夜的分享中談到“當前的消費需求,趨勢之一是嚴格的品質保障,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產品」以獲得其信任?!?/p>
什么是「高質量產品」?來自于草根知本調味品賽道的企業新希望味業,很早之前就敏銳地察覺到,當下消費者對健康自然、多樣化口味產品的強烈渴望,不僅要品質好,還有體驗好,旗下“有言有味”品牌,便以用戶為中心,以“健康、便捷、美味 ”的消費需求為指引,通過“做不同、做不俗、做不易”,將新質生產力融入產品創新,打造消費者喜愛的調味品,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在這場健康競速賽中,單純跟風已經很難獲得消費者的青睞了,只有用產業鏈深度重構產品力的長期主義者,才有可能重塑行業的價值體系。
2、宅家做飯便捷化
獨居人口顯著增加、家庭小型化趨勢明顯,再加上“時間的稀缺”,都為 “一人食” 經濟和“輕烹飪”預制菜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根據貝殼研究院發布的《新獨居時代報告》,我國獨居人口數量預計將在2030年達到 1.5 億至 2 億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平均家庭戶規模由 2000 年的 3.46人/戶持續下降至 2022 年的 2.76 人/戶。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3年中國預制菜產業發展藍皮書》中,2023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5165億元,同比增長23.1%,到2026年有望超過10720億元。
叮叮懶人菜聯合創始人馬小龍在分享中表示,“我們有一個判斷,未來,年輕人吃飯的方式會變——家庭會變小,做飯的人越來越少,做飯的時間越來越少?!?/p>
叮叮懶人菜希望“讓年輕人花更少的時間,吃得又好又方便”。叮叮懶人菜的名字就來源于此,“叮?!闭俏⒉t加熱完成時“?!钡囊宦暎源藗鬟f懶人菜“快”和“便捷”的特色。
3、嘗新、嘗鮮、嘗不同
除了“居家”吃飯之外,“餐廳”也是吃飯的重要場景。
時至今日,中國餐飲消費經歷了多次變革。比如,2010年以來,餐飲行業迎來了“品類紅利”的爆發期。消費者開始追求更加個性化、細分化的餐飲品類選擇,而社交媒體、短視頻的興起,也為有趣、有故事的產品成為“爆品”提供了催化劑。
然而,經過多年的發展,有餐飲業內人士表示,“今天餐飲同質化競爭極其嚴重,不存在從無到有的品類,今天你開一家店,明天隔壁馬上開一家同品類的店?!蓖瑫r,品類創新模式的天花板也顯而易見。當消費者的新鮮感退卻,品牌如果缺乏持續的創新能力,便很難維系熱度。
如何創新?如何以更優的成本創新?是縈繞在所有餐飲人心頭的難題。
以"懂廚師需求,解行業痛點"為原點,力圖構建餐飲業標準化解決方案的服務商——探味工作室聯合創始人廖和義,在分享中表示“我們通過教學的模式,搭建一個菜品的標準化共享平臺,向餐飲從業者開放共享,以標準化的力量賦能餐飲行業,并且結合復合型調味品的烹飪輸出、菜品的共享教程和短視頻,連接餐飲用戶提供上新的靈感,增強用戶黏性與忠誠度形成長期的穩定關系”。
換句話說,探味工作室用“標準化+短視頻+烹飪培訓”的組合拳,讓消費者更好地“嘗新”“嘗鮮”“嘗不同”。
“幸?!苯鉀Q方案
1、瞄準在家做飯場景
基于“在家做飯”的場景,叮叮懶人菜從消費者的角度理解預制菜。
叮叮懶人菜聯合創始人馬小龍分享到“消費者對預制菜的焦慮是兩個點:第一,用的食材好不好,新不新鮮。第二,健康不健康,安全不安全,是否有添加劑。叮叮懶人菜核心解決兩個問題?!?/p>
“消費者都是希望食品安全和健康,那你只有一個辦法,去證明給用戶看。我們的流水線生產在清潔和安全度上都是非常高的,酸菜魚用魚的品質也非常高”叮叮懶人菜聯合創始人馬小龍如是說。
叮叮懶人菜只允許活魚現切,魚撈起來,最后到魚加工成魚片,不超過18個小時;為了確保魚片新鮮,9秒入沸水打卷;為了讓消費者放心,還邀請第三方檢測機構SGS做活魚認證,由中國人保來承保。
馬小龍強調,“叮叮懶人菜就是希望給家人一道好菜,讓孩子放心,讓家里人吃得放心”,“我們在酸菜魚投入了幾十人,從品控到研發,四年做了三次迭代。我們對原料有把控,農殘、藥殘把控都是合規的,冷氮冷鏈運輸,也做了自己的工廠,還做了零添加”。
在魚片之外,叮叮懶人菜也對其他調料、輔材設定了0防腐劑、0人工色素、0甜味劑的標準,以看得見的安全感,讓老人小孩都放心吃。
2、標準化賦能餐廳
中國烹飪協會調研發現,2023年以來,餐飲企業員工短缺問題越發凸顯。55%的受訪餐飲企業表示員工緊張,28%的餐飲企業表示員工極度短缺。餐飲業的高技能和創新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青年人才進入餐飲業意愿低、優秀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越發突出。
探味工作室聯合創始人廖和義表示,“如果開100家店,就要有100個大廚”,人才稀缺加上成本問題,讓很多餐廳的經營難以為繼。
為此,探味工作室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標準化。
(探味工作室聯合創始人 廖和義)
首先,探味通過搭建一個菜品的標準化共享平臺,將成熟的菜品標準化,向餐飲從業者開放,以標準化的力量賦能餐飲行業。
其次,通過標準化的食材和調味品輸出,進一步降低成本。以調味品為例,之前的烹飪過程需要將味精、鹽、豆瓣等分十多個步驟完成,而使用復合型調味品,僅僅需要三步。
再者,從備餐間、到餐桌,以及服務員提供怎樣的咨詢服務,餐飲如何呈現等各個環節,探味都做了全流程的解決方案,從而能夠讓創新菜品很快地落地。
通過對餐廳的標準化賦能,餐飲不僅降低了成本,并且能夠更快速度的創新菜品。同時,在節約大廚時間成本的基礎上,讓其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餐廳架構、未來出品等思路的調整上,進一步滿足消費者就餐的“情緒價值”,幫助餐飲企業逐步走向創新迭代之路。
3、尋味本味,讓調味更健康
如上所述,隨著時代的變遷,無論是在家做飯還是外出就餐場景,消費者對于品質與健康的需求日益升級,食材采購精細化的趨勢也日益明顯,比如對于“0添加復合調味品”的青睞。
新希望味業控股總裁王鐵軍表示,憑借新希望集團在食品領域的強大產業鏈及研發技術,新希望味業整合國內優質調味品資源,旗下擁有川娃子、福猴食品、國釀食品等多個品牌,擁有包括醬油、腐乳、復合調料、郫縣豆瓣、鹽漬蔬菜等多種調味產品,并成功打造形成有言有味、大王醬油、海會寺腐乳、福猴、川娃子等多品牌矩陣。
新希望味業旗下"有言有味"品牌的升級路徑,在“健康升維”方面頗具代表性。
在定位上,有言有味錨定“尋味中國美食 ,追求食材本味”,圍繞“健康調味”打造“標簽清潔”(配料表0添加)的3大系列產品(招牌湯底系列、家常記憶系列、健康輕食系列)。
一方面,新希望味業通過BRC(全球食品安全標準)等多項認證,用質量安全構建渠道和消費者信任,另一方面戰略合作中國國家地理·美食地理,通過溯源云南(樹番茄)、四川(小葉酸菜)、貴州(凱里紅酸湯)、海南(糟粕醋)、廣東(藥食同源)等地,挖掘美食和大自然的關系,傳遞健康美味。
除此之外,新希望味業還與同仁堂等企業一起探索藥食同源的產品,力爭打造更多高品質,美味的創新調味料產品。
背后的力量
1、差異化產品
產品是食品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最重要的觸點。
實際上,企業提供“在家吃飯”或者“外出就餐”場景的解決方案時,最先提供的就是——差異化的產品。
比如,叮叮懶人菜瞄準了To C預制菜的的酸菜魚,認為其是一個百億級的大單品,其發展戰略是典型的“大單品思維”。
對此,叮叮懶人菜聯合創始人馬小龍認為,每個人的能力邊界是非常有限的,需要認清自身的局限性選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他進一步表示,“做產品需要忘記自己有什么,而是要問自己用戶是誰、他們有什么需求和痛點。從自己出發去揣測用戶,往往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考察研究了烏江榨菜等優秀的消費企業后,叮叮懶人菜創始團隊認為,消費品公司只有超級大單品才能賺錢,做超級大單品也是活下去的唯一路徑。
憑借酸菜魚這個超級大單品,2023年叮叮懶人菜整年營收突破10億,并取得高達30%的月復購率,長期雄居該品類第一。
(叮叮懶人菜聯合創始人 馬小龍)
馬小龍復盤后認為,消費公司一定要有兩個產品,第一是實體商品,第二是相關的內容產品。未來,所有品牌都需同時運營產品與內容,爭取做到品類第一。
新希望味業總裁王鐵軍則認知到消費行業發展的幾個新趨勢:
1、差異化特色產品成為選品趨勢;
2、企業做大做強,共創發展;
3、聯合發布行業標準,建立壁壘趨勢;
4、嚴苛品質保障,質量與信任……
為此,新希望味業在質量安全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確保品質與服務的穩定性,堅持最嚴苛的標準,確立了“做不同、做不易、做不俗”的差異化產品戰略。
(新希望味業總裁 王鐵軍)
“過去的做法是有什么產品就推銷什么給消費者,而現在需要從顧客的視角出發來思考:企業能為顧客提供什么價值?換句話說,就是站在顧客的角度審視產品和服務。”王鐵軍表示。
比如,新希望味業聯合新希望乳業開展《直投式乳酸菌在腐乳中的應用》研究,成功落地0添加腐乳產品,并通過專利菌株選育、益生菌發酵技術、酶工程技術、殺菌與防腐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以及核心產品風味機理研究和全供應鏈管理升級等,在行業率先實現了“樹番茄火鍋底料”“小葉酸菜魚”“麻婆豆腐和酸湯肥?!钡认盗谢闾砑訌秃险{味料的品質升級與創新,還進一步傳承匠心,創新引領,探索各地美食、還原食材最原本的風味,為消費者呈現更為豐富的健康、美味、便捷的調味產品。
2、多元化渠道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擁有強大的渠道能力,意味著能夠更好地把握市場機遇,實現銷售增長,從而確保企業的穩健運營。
叮叮懶人菜聯合創始人馬小龍透露,“作為一個新消費品牌,叮叮懶人菜轉戰抖音,一年就做到了月銷3000萬?!彼偨Y道:一個新品類或新品牌的崛起,往往伴隨著新渠道的崛起。如果沒有新渠道的紅利,新品牌很難做起來。
新希望味業洞察到“渠道的品牌力和信任趨勢”,比如消費者喜歡到山姆、胖東來買東西,因為這些渠道的選品邏輯非常嚴格,為消費者提供了高品質的產品。
“和趨勢交朋友,做對的事情”,新希望味業也選擇與消費者信賴的渠道商,認知共識,進行共創。例如,旗下大王醬油的“慢醬油”采用傳統的慢工細釀工藝,以確保高品質;郫縣豆瓣推出三年老豆瓣零添加產品;有言有味樹番茄火鍋底料,標簽清潔,以上這些產品,都在山姆渠道銷售優異。
探味工作室則通過“線上+線下”進行渠道深耕。在線上,搭建優質賬號,將爆款菜品制作過程放到抖音等平臺播放,在全網積累了超過100萬專業粉絲。在線下,通過組織700多場全國巡講公開課,在47個城市設立工作室分部挖掘各地美食文化,解決餐飲店的三大痛點:降成本、創新品和標準化,賦能餐飲企業快速上新。
3、極“質”供應鏈
“起勢靠流量,生死供應鏈。”
如今,消費行業深度內卷,供應鏈層面的比拼成為企業能否突圍的關鍵之一。一個高效、靈活的供應鏈能夠顯著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進而提升客戶滿意度。
作為一個潛心打造酸菜魚爆品的新消費企業,叮叮懶人菜聯合創始人馬小龍認為,“現在的市場環境下,大部分企業都會走捷徑,為了快速獲得市場,紛紛卷低價,但這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方式,核心還是要做產品的差異化?!?/p>
如何做到差異化?打通全產業的供應鏈是關鍵。馬小龍表示,“大家可以放心吃叮叮懶人菜的酸菜魚,是因為我們對原料有把控,農殘藥殘合規,冷氮冷鏈運輸,用自己的工廠,做零添加的產品?!?/p>
新希望味業控股總裁王鐵軍強調“尋味(本味)”和“尋源(好食材)”。無論是調味品還是食品飲料行業,很多產品的核心在于從原產地尋找優質食材。以新希望味業推出的有言有味“0添加”樹番茄火鍋底料為例,新希望味業總裁王鐵軍親自去云南產地考察,發現其味道酸甜可口,非常獨特,與常見的番茄有不一樣的風味。此外,由于樹番茄是鮮果,需要在夏季合理保存,以保持其新鮮度和營養。新希望味業進行了多達20次的研發和內測外測,不斷改進產品力,產品一問世就迅速成為爆品,銷量屢創新高,獲消費者一致好評,很快就飆升至山姆調味醬菜熱度榜TOP1后持續霸榜。
小結
飲食之事,好似薪火相傳的文明火種。從柴米油鹽,到供應鏈升維,中國人對"吃"的熱愛從未改變。
而食品消費產業則正以“新質生產力”重新書寫飲食的更多可能性。但升維的過程絕非坦途,正如活動主辦方「草根知本」總裁席剛在分享中強調的,創業是場馬拉松,創業者必須要有“磨”的精神,“磨心”“磨品”“磨技”,才能破卷前行。
草根知本成立于2015年,作為一家產業投資孵化平臺,十年如一日地深耕消費沃土,做「創業者背后的創業者」,不斷磨機制、磨人才、磨產品、磨市場,從一粒種子,播種、發芽、成長、裂變、擴散,連片成林,培育起新一代消費企業群像,并以“草根知本合伙人之夜”這樣一個開放平臺,將眾多矢志于打磨產品的企業匯聚在一起,探討消費升維,讓“連接”創造“價值”,助力中國消費行業共同前行。
當創新的力量貫通消費洞察、渠道、供應、服務,其創造的不僅是美味的生活,也是文明的傳承;不僅是對"民以食為天"的詮釋,也是商業向善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