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七公?
來源 / 節點財經?
盡管行業內卷,但追覓向上、向外突圍的步伐仍在加快。
依托自身在清潔賽道積累的高速數字馬達、AI視覺交互、流體力學等硬核競爭力,追覓在近日官宣進軍大家電領域,并將于AWE 2025上發布空調、全系智能廚電、洗衣機等多款新品。
這意味著,坐擁技術復利,追覓將構建起涵蓋烹飪、冰洗、環境管理等場景的全鏈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收獲多維度的增長極,并有望憑借技術優勢、生態優勢、市場優勢等綜合實力,向“下一個超級巨頭”強勢邁進。
01 技術極客,破解行業“不可能三角”
在數學中,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構。但在越來越卷的商業世界里,降低營銷費用、提升單價和擴大市占率,這三件事往往無法既要、又要、還要,也因此被各行各業視作“不可能三角形”。
但直觀數據證實,追覓已經破解了這道難題:
奧維云網統計,2024年1-12月,追覓位列線上(中國)清潔電器市場份額TOP1品牌,零售額份額占比達16.2%,遙遙領先同業;?? ?
2023-2024,追覓連續兩年累計線上(中國)監測渠道5000元以上銷售額排名No1;
2024年1月至4月10日,追覓在快手洗地機類目一騎絕塵,市占率達74.3%。
而與上述結果同步并行的還有,追覓的營銷費用得到有效控制。
在競品層出不窮,存量博弈烈度加劇的今天,追覓要攻克“不可能三角形”,絕非易事。
探幽索隱,骨子里的技術極客基因和對技術主義的踐履篤行,是追覓成功的最底層邏輯,也是驅馳其向遠致新的源動力。
據《節點財經》了解,追覓內部的文化是追求極致,“要么不做,要么就做世界第一”。
高目標的牽引,不斷放大追覓的技術極客基因,激發其產出高速數字馬達、智能算法、流體力學、仿生多關節機械手等眾多顛覆式科創成果。
以高速數字馬達為例。作為大多數消費電子品的“心臟”,早年當國際巨頭將其做到10萬轉時,國內卻只能做到2-3萬轉,面臨難以跨越的技術壁壘。
追覓團隊扎根在這片“無人區”,既要攻克氣動、電磁、驅動、電子等核心技術,又要兼顧減震、降噪、散熱等實操中的難點、堵點。
但正如那句老話,“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經過一系列努力和嘗試,從材料、零部件、設計等每一處細節入手,追覓終于在2017年誕生了第一顆10萬轉馬達,也打破了戴森對該技術的壟斷局面。
時至今日,追覓的高速數字馬達已經進化到20萬轉/分鐘,相當于掌握了賽道的“勝負手”,提前鎖局。
再如,追覓首創的仿生多關節機械手。為了保證在掃地機有限的空間里做到體積極薄極輕,且不犧牲任何性能,追覓團隊死磕電機,歷經三次涅槃:從笨拙的螃蟹手到粗糲的強力臂,再到5自由度、30厘米伸展距離、6厘米夾取直徑驚艷參數,支持自動拾物和隱形收納功能的多關節機械手,樹立起新的技術標桿。
顛覆式科創成果,又為追覓“飽餐”技術復利打下牢固的基石,也是其堅持高端,不打價格戰的底氣。
消費電子品有一條通行法則,叫技術復利。通俗解釋,它就像一顆種子,一旦破土而出,就能在多個品類線上開花結果,從而攤薄研發成本賺取更多利潤,且隨著時間推移,果實愈發豐碩。
手握馬達“種子”的追覓,正以此為根,持續在掃地機器人、智能洗地機、無線吸塵器、吹風機等細分品類上投射和落地,逐步形成“贏家通吃”的規模效應。
背后,離不開追覓對創新的重視和高投入。
目前,追覓員工組成中,60%是產研及設計人員,研發支出占銷售額的7%以上,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策略上,追覓秉持量產一代、研究一代、儲備一代的原則。即將研發費用分為三等分,三分之一用于現有產品的迭代,三分之一用于現有領域的創新,三分之一用于新生領域的前瞻探索,后兩者是關鍵。
簡而言之,三分之一花在低頭趕路,確保當下的戰斗力和地位;三分之二花在抬頭追光,為未來鋪路。
基于這樣的編排,追覓無論在中短線,還是長線都能跑在前面。
02 生態創客,從1到N
參考小米、美的、海爾等“先輩”的經驗,企業經發育到一定階段,免不了要“跨界”。
追覓宣布涉足大家電領域,也不意外。但到底要怎么跨?
按照追覓的描述,公司將以“馬達+算法”雙引擎驅動力,加速從多元智能硬件向全場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的生態戰略躍遷,為高端智能家電產業注入創新新變量。
換言之,追覓將用技術之矛,攻產品之界,打造更加全面立體、互通互聯的家電生態閉環,為用戶帶來更具交互性和價值感的體驗。
《節點財經》認為,追覓釋放這一“大招”,既是先天稟賦導向,也是長遠布局的必然。
一方面,追覓以高速數字馬達、AI算法、流體力學等為核心技術底座,這些能力本身可借鑒、可復用、可融合。
例如,高速數字馬達,它能當空調的“風控大師”,精準調節風向,也能鉆進洗衣機里發揮“節能小助手”的作用;
AI視覺與毫米級貼邊清潔算法,不僅能用作掃地機,也可遷移至冰箱,專門解決死角難除的痼疾;
洗地機的自清潔系統,冰箱和洗衣機都能繼承,扮演“凈味殺菌小衛士”的角色,讓里里外外干凈無味。
既是如此,那么從掃地機、洗地機向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大家電延伸,便在情理之中,也相對省時省力。?? ?
另一方面,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從1到N的拓展,有助于抬高成長“天花板”,拉滿預期。
正如我們常常看到的,小米、美的、海爾等,在一波又一波的“拆墻”行動中,斬獲新機遇和新增量,也是一樣的道理。
雖然清潔產品的景氣度較高,但因為只是家電行業的細分賽道,加上這幾年入局者蜂擁而至,后期勢必也會面臨“螺獅殼里做道場”的囧境。
據統計,中國現存的掃地機、洗地機相關企業,數量大于300家。
該背景下,追覓加碼黑、白電,等同于未雨綢繆,額外開辟第二、第三曲線。
對于眾所周知的第二曲線理論,更加清晰的闡述是:在第一曲線到達巔峰之前,公司必須找到“第二曲線”,并且第二曲線必須在第一曲線攀至頂點前開啟漲勢。只有這般,才能彌補第二曲線前期注入的資源和資金,進行“軟著陸”,延續企業的“花期”和生命力。
就拿追覓之前布局的割草機器人來說。Grand View Research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智能割草機器人市場規模為82.1億美元,預計2033年達到192.1億美元,期間年均復合增速10%。同時,即便是草坪文化盛行的歐美,智能割草機器人的滲透率也不足10%。
洞察大勢并躬身下場的追覓,已充分享受到了智能割草機器人第二曲線的紅利。
《節點財經》獲悉,從2024年一季度正式發售到今年2月,追覓智能割草機器人出貨量已突破10萬臺。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地位和強勁技術力的加持下,追覓的掃地機、洗地機作為第一曲線,仍在疾步中。
沿著這條路徑,追覓擁有的不止是多口能量“蓄水池”,亦是多個蓄勢的增長期。
03 兩個市場,內外兼修
除了市場地位和強勁技術力,在追覓身上,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生而全球。
追覓成立于2017年,但在次年便啟動了“走出去”戰略,調研當地消費者的喜好,搭建本土化的研發團隊、營銷團隊,從產品出口到品牌出海,步步深入。
在追覓創始人俞浩看來,“新一代企業的全球化布局要立足全球高端市場。”因此,追覓從誕生之初,便做好了全球化的準備。“倒逼自己從第一步就定位全球化企業、世界級企業,倒逼我們的技術從一開始就對標國際一流。”他說。
先發布局和技術極客的底蘊,切實體現在追覓的“成績單”中。
迄今,追覓的產品已經覆蓋中國、美國、德國、日本等100余個國家和地區,并陸續進駐中東非、印度、南美等新興市場。
2023年,追覓掃地機全球銷量超過240萬臺,同比狂飆300%;洗地機全球銷量超過140萬臺。同年,追覓國際區營收同比猛增120%。
2024年,追覓在德國、法國、波蘭等多個西南歐市場,掃地機市占率位居TOP1,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級品牌。
據媒體報道,追覓連續多年的整體營收中,來自海外的收入占據大半壁江山。
對追覓來說,懷抱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內外兼修,好處不單單是抵御風險,熨平產業波動和雙輪驅動,拓寬創收創利半徑那么簡單,更在于借助生態裂變,為大家電打開黃金“窗口”。
根據最新的信息,截至2025年3月,追覓入駐全球的線下實體門店超過6500家,以及速賣通、eBay、亞馬遜等海外電商平臺,分銷渠道完善且暢通。
大家電此時發軔,猶如含著“金湯匙”出生,既能利用線下門店的實地體驗優勢,讓消費者親身感受產品的智能化與高端化,又能通過線上平臺的便捷性,快速觸達全球用戶,實現銷售與品牌的雙重突破、雙向奔赴。
回撤視線,大家電的壽命普遍在10年~12年之間。以此計算,當前,我們恰好處在新一輪家電替換周期的起點,疊加國補和各地推出的綠色滿減券等激勵措施,將直接撬動千億級的去舊革新需求。?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自2022年起,我國家電市場成交額已扭轉多年頹勢,進入上行通道。
追覓在此刻選擇進軍大家電產業,可謂趕巧站在了“風口”上。?
寫在最后
回溯追覓的成長軌跡,恰似一場技術、生態、市場的“三重奏”。破解“不可能三角”的技術極客,構建全場景智慧生態的跨界先鋒,玩轉海內外市場的破壁人,追覓用高速數字馬達的轟鳴聲和AI算法的精密計算,書寫了中國智造的新范式。
當清潔電器的“第一曲線”仍在疾馳,大家電的“第二曲線”正借勢起航;當國內市場穩坐頭把交椅,全球化布局又為其注入更澎湃的動能,屬于“下一個超級巨頭”——追覓的大幕已緩緩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