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AZERO安踏0碳使命店
在全球氣候危機與消費細分化的雙重驅動下,運動服飾行業正經歷一場“靜默的革命”——運動服飾行業正從“速度至上”轉向“責任優先”。
從面料到工廠,從貨架到消費者手中,每一個環節的碳足跡都被重新審視。
作為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領軍者,安踏集團以“共生價值”為核,將ESG戰略深植于產品創新、供應鏈革新與消費者互動中,用一場從微觀到宏觀的可持續實踐,詮釋了“向綠而生”的行業新范式。
2024年,安踏集團交出了一份里程碑式的答卷:可持續產品占比突破30%,26款產品獲碳中和認證,溫室氣體排放密度下降21.7%,并成為中國首批披露范圍三碳排放的體育用品公司。
這些數字背后,是安踏從產品設計、供應鏈管理到消費者互動的系統性革新。它不僅是一場商業轉型,更是一次對“共生價值”的深度詮釋——企業增長如何與地球健康同頻共振?
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表示,在可持續實踐當中安踏有三重身份:首先是“大消費”市場的引領者,創新推出可持續產品,用“產品講好ESG”的故事;二是作為“鏈主企業”推動產業鏈幾百家企業的綠色轉型;三是“消費習慣的教育者”,建立消費者ESG的心智。
以產品為媒,織就綠色消費圖景
從“一件衣服的再生”到“一雙鞋的碳足跡”,都是安踏集團踐行循環經濟的產品革命。
在安踏集團的實驗室里,積壓庫存不再是負擔,而是新品的起點。如2024年推出的“安踏循環再造”系列,將庫存成衣拆解后重新設計為限量版單品,減少新面料生產中的水資源消耗與化學污染。
這一實踐呼應了集團“1+3+5”可持續戰略中的“循環煥新”目標——到2030年,50%的產品使用可持續原材料。
安踏集團1+3+5可持續戰略藍圖
通過再造與重生,成功利用庫存面料二次設計,減少新資源消耗。據《2024年度ESG(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披露數據,安踏集團首期推出的兩個再造系列,成功循環再用212公斤庫存面料,避免了新布料織造過程中水資源消耗及染色工序的化學污染。
如果從一雙跑鞋的碳足跡解剖,則可以看到其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目前,安踏集團有34款產品完成碳足跡評估,26款獲碳中和認證。
以安踏火箭6代PRO跑鞋為例,其3款原材料使用了回收材料:網布使用50%的rPET再生滌綸紗線,源自回收塑料瓶;后跟支撐和中底布各使用20%的rPET;鞋盒則使用90%回收紙。通過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評估,每雙鞋僅有10.98公斤二氧化碳當量,其中75.16%來自原材料獲取階段。
今年推出的安踏馬赫 5 代跑鞋在材料選擇方面則提高了再生滌綸紗線的使用比例,并在生產加工、運輸分銷階段更大程度使用綠色能源,使得平均每雙馬赫 5 代跑鞋(以男款為例)的碳足跡從前一代的12.37kgCO2e 降低至7.88kgCO2e,減少約36%的碳排放。
安踏馬赫 5 代跑鞋
類似的技術創新,還覆蓋多品牌:斐樂FILA EXPLORE系列采用可生物降解纖維,染色溫度低于常規紗線有助于降低能耗,染色過程中從傳統的燃煤轉變為天然氣生產,并將染色廢水回收利用,采用低浴比的染色工藝。FILA貓爪鞋5代鞋面材料采用PET回收材料;中底添加10%生物基EVA;包裝材料均使用FSC認證環保包裝。
迪桑特DESCENTE RE:BIRTH系列直接利用回收塑料瓶原色紗線,省去染色工序,減少了傳統染色過程中水資源的消耗及化學品的排放;兩款NO DYE白色及雪碧綠短袖運動衣,超過70%分別來自于透明礦泉水瓶和雪碧瓶瓶片,并獲GRS認證。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為每件5.34公斤二氧化碳當量。
此外,DESCENTE LAVITATE ECO鞋面也采用100%再生滌綸高彈絲,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為每雙9.96公斤二氧化碳當量。同時還有自然友好的功能設計,安踏兒童晴雨甲使用30%再生滌綸,生產環節引入光伏能源,將“低碳”融入童裝功能性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安踏集團的可持續包裝,也在持續踐行的“減法哲學”。2024年,安踏集團可持續包裝占比提升至36%,服裝產品中超過90%使用可持續PE塑料袋,斐樂和迪桑特品牌更實現100%可持續包裝。ANTAZERO安踏0碳使命店,從成為中國鞋服行業第一家由權威機構認證的碳中和店鋪以來,已經整整一周年。
李玲表示,“好的ESG商品也同樣會被消費者喜歡,會激勵更多的品牌資源和供應鏈資源一起做ESG的創新與努力,目前整個集團的可持商品已經超過了30%。”
以科技為鏈,串起低碳制造閉環
從“工廠綠電”到“供應鏈共生”,安踏集團正進行科學碳目標的硬核實踐。
當全球還在為1.5℃溫控目標爭論不休時,安踏已經用工廠的綠電、供應鏈的數據和產品的碳足跡,織就了一張看得見的“減碳地圖”。
目前,安踏集團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已通過SBTi(科學碳目標倡議)驗證,符合1.5°C的減排路徑。范圍一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11.1%至7580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密度下降21.7%至0.11噸二氧化碳當量╱每百萬元人民幣收益。
同時,通過外購綠電和綠證,范圍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密度由3.25調整至2.28噸二氧化碳當量╱每百萬元人民幣收益。減少的二氧化碳量相當于種植349萬棵樹,3498公頃森林,約相當于490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自有營運工廠以及物流中心光伏項目自發自用電力總共超過8800兆瓦時。
在2024年的“綠色賬本”上,更令人矚目的是那張“看不見的網”。作為首批披露范圍三排放的中國體育品牌,安踏把“碳賬本”翻到了產業鏈的最深處:通過共同研發的ESG數據在線收集平臺,安踏集團收集了93家供應商的環境數據,像“環境偵探”般追蹤包括溫室氣體排放、能源消耗、水資源管理和廢水及廢棄物處理等關鍵指標。
2024年全年,安踏集團已推動100余家供應商在其設施使用清潔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對供應商進行了786次ESG審核,其中獲得良好及以上評級的供應商超80%,所有一級供應商均通過ESG審核。
當同行還在為范圍三數據頭疼時,安踏已聘請獨立機構為這些數據“體檢”,確保每個數字都能經得起放大鏡的審視。還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等非政府組織合作,助力解決水資源消耗、環境管理、能源效率等供應鏈問題。
在這場與1.5℃的賽跑中,安踏正用光伏板的微光、數據流的軌跡和供應鏈的共振,書寫著中國制造業的低碳敘事——當傳統工廠的煙囪被光伏矩陣取代,當每雙運動鞋的碳足跡變得透明可視,減碳不再是飄在空中的口號,而成為觸手可及的商業實踐。
以體驗為橋,共筑可持續生活圈
從“一家0碳店”到“一場消費者對話”,安踏集團在零售終端,也進行著碳中和實驗。
日前,上海武康路98號ANTAZERO 安踏 0 碳使命店迎來正式開業一周年。在一周年慶典中,安踏 0 碳使命店從整體空間布局到陳列道具都進行了全方位的優化調整。店鋪巧妙地將品類豐富的可持續產品融入以可持續理念構建的空間設計和藝術展陳之中,為顧客帶來沉浸式、流暢的購物、游覽、休閑與互動體驗。
安踏 0 碳使命店 店內空間煥新
安踏秉持可持續原則,攜手 canU 可持續時尚平臺以及多位國內新銳設計師和藝術家,采用“再造”手法對空間進行優化。例如,開業時用安踏剩余庫存面料與邊角料澆筑的環保樹脂板墻,此次被部分改造為商品陳列島臺和換鞋長凳;特制的模塊化 remake 再造互動區也被重新組合拼接;曾經展示的藝術作品經過創意設計,再度用于裝飾店鋪內的鏡子。
安踏集團副總裁林偉表示:“這個店是安踏集團零碳使命的起點,它存在的意義更多是帶動消費者去認識低碳和可再生循環商品。所以它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和角色。在打造可持續好商品的探索中,安踏以創新為基石,以0碳使命店為支點,進一步開發以環保為靈感的綠色科技產品。這個模式,一定會為我們在未來的產品開發、門店運營等方面提供寶貴經驗。”
以體驗為橋,安踏集團搭建了消費者可以參與的可持續閉環。從選品到包裝全程碳排查,打造“可觸摸的綠色”。例如,安踏兒童追風SEED跑鞋,推行同價位以舊換新銷售政策,促進產品回收率和循環消費;DESCENTE LAVITATE ECO鞋以100%再生滌綸設計,引導消費者為環保“投票”。
以門店為“窗口”,通過碳標簽展示、互動裝置,形成教育式營銷,將產品背后的減碳故事轉化為消費者可感知的價值主張。
除此之外,安踏集團的公益與商業也形成雙向奔赴。在社會公益領域,安踏集團與和敏基金會共同構建了“五個一”公益平臺,致力于醫療衛生、體育教育及社區關愛三大領域。
安踏集團“五個一”社會責任體系
2024年,安踏集團聯合“春蕾計劃”支持6500名女童運動成長,通過“茁壯成長公益計劃”覆蓋846萬青少年,將體育公益與低碳理念深度融合,塑造品牌責任形象。年度公益投入超7億元,累計投入近27億元,
在公司內部,安踏集團還設立了首席多元化官(CDO),促進多元交流與文化共融,積極吸納不同區域和文化背景的員工。其中,有600余名員工來自16個不同國家和地區;少數民族員工突破4300人,來自中國40余個少數民族。
在人才培養領域,安踏集團投入大量資源建立員工培訓體系,員工培訓投入總額達4506萬元,培訓覆蓋率超97%,培訓時長超180萬小時,平均每人每年培訓時長超28小時。2024年吸納25000多名高校畢業生和年輕人才加入。
結語:綠意的未來方程式
安踏的ESG實踐,既是產品與技術的革新,更是一場從制造端到消費端的價值重構。
當一雙跑鞋的碳足跡可量化、一家店鋪的減排可感知、一條供應鏈的綠色轉型可復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便不再是口號,而成為一場與每個個體息息相關的“共生運動”。
未來,安踏以“1+3+5”戰略錨定2050碳中和目標,或將為中國運動品牌探索出一條兼具商業價值與社會使命的綠色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