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4月25日訊(記者 徐曉春)4月24日,一紙罰單揭示了一場資本方與“殼資源”運作背后的故事。由于信批違規,江蘇證監局對中環海陸實控人吳君三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
相關信息顯示,早在2023年3月,蔣利順、何凡就開始接觸中環海陸實控人吳君三,謀求上市公司控制權,在隨后簽訂的一系列協議中,雙方甚至已經就資產注入和股份轉讓等事項達成了約定。到2024年9月,蔣、何二人進入中環海陸董事會,并分別被聘任為上市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逐步“接管”公司經營管理權。
而這一切的基礎,即吳君三出讓控制權則是在公眾視野之下秘密完成的,直到4月24日,江蘇證監局對吳君三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蔣、何籌謀中環海陸控制權的秘密才浮上水面。
不過,蔣、何的資本故事并沒有完全鎖定中環海陸。入職僅半年后,蔣、何二人雙雙辭職,隨后拉上新的合伙人董津,火速入主另一家上市公司太和水。相比之下,上市四年連虧三年,并且營收規模低于3億元的太和水處于退市邊緣,蔣、何等僅以4億元的對價將其收入囊中。
蔣、何密謀入主未遂,中環海陸實控人收罰單
4月24日,中環海陸控股股東、實控人吳君三收到了江蘇證監局的罰單,由于未配合上市公司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江蘇證監局對吳君三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并計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同時,一紙罰單也揭開了中環海陸前董事蔣利順、何凡資本運作的故事。
處罰顯示,2023年3月29日,吳君三與北京驊泰宇科技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北京驊泰宇”)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隨后在次月4月4日,雙方又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協議中對中環海陸股份及控制權轉讓、董事會改選、并購重組等交易進行了約定。
據天眼查App顯示,北京驊泰宇由北京灃泰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灃泰同”)作為執行事務合伙人,何凡、蔣利順分別持有北京灃泰同60%、40%的股份。也就是說,何凡、蔣利順二人實際控制著北京驊泰宇的經營。此外,北京驊泰宇最大的出資人北京長青裕源科技中心(有限合伙)背后的實際控制人也是蔣利順。
在2023年4月到2024年8月期間,吳君三與北京驊泰宇就股權轉讓事項又先后簽訂了6份補充協議。而無論是合作框架協議還是籌劃的控制權變更,吳君三與中環海陸均未對外公告,一直秘密進行著。
在此期間,中環海陸歷經高管“離職潮”,公司董秘、證代、副總經理先后離職,同時內審負責人、財務負責人也進行了更換。2023年,中環海陸上市后首度虧損。在吳君三籌劃易主期間,中環海陸股價從高點的25.36元/股跌至10.3元/股,跌幅近60%。
2024年8月26日,中環海陸進行董事會換屆選舉,何凡、蔣利順進入中環海陸董事會,被選舉擔任非獨立董事,占有2個席位。同時,公告顯示,蔣利順擔任中環海陸戰略規劃部部長,何凡任中環海陸投資管理部部長,二人均有股權投資、產業整合及上市公司收并購業務經驗。
2024年9月,經董事會決議,蔣利順接替吳君三的兒子吳劍,擔任中環海陸總經理,聘任何凡為公司副總經理。
何凡、蔣利順步入中環海陸管理層,看起來對于接手上市公司控制權更近了一步。然而僅僅半年之后,何、蔣二人就拋棄了中環海陸,看上了另一家上市公司。
2024年,因風電行業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單價下降,產能利用率未能達到預期水平,以及前期新建項目轉為固定資產,折舊費用提升等原因,產品毛利率大幅下滑。中環海陸虧損延續,預計歸母凈利潤虧損在1.35億元至1.65億元之間,較2023年虧損擴大322%-416%。
上任僅僅半年之后,2025年2月25日,以個人職業發展為由,蔣利順辭去總經理職務、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何凡辭去副總經理職務、薪酬與考核委 員會委員和戰略委員會委員職務 。3月15日,二人又雙雙辭去董事職務,徹底拋棄中環海陸。
拋棄中環海陸后,蔣、何高溢價入主太和水
拋下21億元市值的中環海陸之后,何凡、蔣利順迅速盯上“更便宜”的太和水,截至4月25日收盤,太和水市值約為12億元。
辭去中環海陸總經理職位之后不到半個月的時間,3月10日,北京欣欣炫燦科技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北京欣欣”)成立,雖然未披露具體持股比例,但北京卓卓永曄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卓卓”)擔任執行事務合伙人,北京卓卓由何凡、蔣利順分別持有55%、45%的股份。
在北京欣欣的股東中,百維金科(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維金科”)的注冊電話與北京驊泰宇的合伙人之一上海礪元智能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注冊電話相同。公開資料顯示,百維金科成立于2018年,為智慧金融風控服務平臺,核心團隊來自螞蟻金服、百度金服、中國銀行等機構。
此外,北京鼎潤佳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潤佳德”)也是北京欣欣的合伙人之一,從后來太和水的公告來看,鼎潤佳徳持股99%的股東董津,與何凡、蔣利順共同為北京欣欣的實際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何、蔣新拉來的合作伙伴董津,還是新三板上市公司玄宇辰星的實控人。玄宇辰星原名聿舍股份,主要業務涉及企業總部管理、酒店住宿、酒店管理及物業管理服務。
北京欣欣成立僅一個月后,4月7日何凡、蔣利順通過北京欣欣火速入主另一家上市公司太和水。公告顯示,北京以29.18元/股的對價取得太和水原實控人何文輝所持有的12%的股份,轉讓總價約3.97億元。交易之后,何文輝持有太和水剩余10.56%的股權,但同時,何文輝承諾將其持有的部分剩余上市公司股份所擁有的表決權、提名權、提案權委托給北京欣欣行使并永久放棄相關權利。
太和水正式易主,何凡、蔣利順、董津共同成為太和水的實控人。值得一提的是,太和水停牌前一天,3月28日收盤時,太和水股價僅為9.75元/股,何、蔣等人入主太和水溢價近200%。
相比之下,太和水的經營狀況要遠不及中環海陸。2021年2月太和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上市四年太和水有三年的時間都在虧損。去年9月,主營水環境生態建設和水環境生態維護業務、飲用水業務的太和水,突然跨界并簽下3.43億算力大單,遭遇上交所“是否為規避財務類退市風險臨時構造貿易類合同”的質疑。
不過從4月23日太和水更新的業績預虧公告來看,公司2024年虧損幅度仍然是繼續擴大。按照太和水估計,公司2024年歸母凈利潤預計虧損金額為2.71億元至3.21億元,營業收入僅為1.3億元至1.7億元。
根據上交所相關規定,“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利潤總額、凈利潤或者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孰低者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3億元”,太和水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