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4月30日訊(記者?翟智超)AI耳機,作為人工智能領域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智能穿戴設備品類,正在進入快速發展期。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全球AI耳機市場規模在2020年僅為3.2億美元,到2024年已飆升至73.18億元人民幣(約合10.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高達140%。
這一爆發式增長,本質上是人工智能技術迭代驅動的必然結果。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與廣泛應用,智能耳機從傳統的音頻播放設備,逐步演變為融合了語音交互、智能降噪、健康監測、個性化推薦等多元智能功能的高科技產品。
據上觀新聞報道,4月2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來到位于徐匯區的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調研。在人工智能產品體驗店,總書記詳細了解產品功能和市場行情,還饒有興致地戴上智能眼鏡親身體驗。這對于AI硬件乃至整個上海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而言,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上海近年來在人工智能領域加速布局,已成為國內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的高地。自“模速空間”成立以來,一系列舉措持續推動大模型產業生態集聚。截至2025年1月,這里已匯聚255家大模型企業、34個備案大模型以及100余家投資機構,開展近300場生態活動。
以未來智能為例,這家專注于AI辦公硬件研發的企業,憑借訊飛AI會議耳機iFLYBUDS系列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就在4月22日,未來智能宣布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由啟明創投與上海國投孚騰資本聯合領投。這一成果不僅印證了市場對AI硬件賽道的持續看好,也展現出上海AI耳機企業的強勁發展潛力。
事實上,整個耳機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智能化變革。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AI耳機耳麥在傳統主流電商平臺的銷量達到31.5萬副,銷售額突破3.4億元,同比2023年分別暴漲260.9%和405.9%,“AI耳機大年”實至名歸。
這場熱潮吸引了手機廠商、互聯網巨頭和傳統音頻品牌紛紛入局,不同類型企業基于自身優勢展開差異化競爭:老牌音頻廠商如飛利浦、Cleer,依托深厚的聲學技術積累,與科技大廠合作將大模型融入產品;字節跳動、小度、訊飛等AI模型平臺企業,希望通過耳機切入C端場景,培養用戶使用習慣;小米、華為、榮耀等智能終端廠商,則將AI耳機納入生態體系,通過軟硬協同拓展服務邊界。
AI耳機之所以能快速“走紅”,源于其獨特的技術優勢。業內人士李長青告訴藍鯨科技記者,AI技術的飛速發展是耳機行業變革的底層動力。過去耳機主要功能是音頻播放,如今AI的融入讓耳機從單純的播放設備向智能交互終端轉變。
同時,耳機市場基本盤的持續增長也為AI耳機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TWS耳機出貨量達到9230萬臺,同比增長15%。在這一背景下,AI耳機通過精準定位特定消費群體,成功打開市場。?
隨著市場的火熱發展,“到底什么樣的耳機才是真AI耳機?”成為行業熱議話題。開放式AI耳機品牌Cleer創始人吳海全告訴藍鯨科技記者,“從性能維度來說,AI將成為未來耳機不可或缺的‘第二大腦’。它不再只是被動播放音樂的工具,而是能主動理解語境、實現翻譯、筆記轉寫,甚至健康監測的智能伴侶。”而高通副總裁Dino Bekis則指出,AI在音頻終端的價值已超越簡單的語音喚醒,而是通過技術融合重構完整聽感體驗。
展望未來,AI耳機仍有巨大發展空間。一位行業人士對藍鯨科技記者表示,“在技術端,AI耳機有望實現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基于用戶習慣提供個性化服務;在市場端,隨著更多企業入局,激烈的競爭將推動技術迭代、產品升級與價格優化,讓更多消費者享受到AI耳機帶來的智能體驗;應用場景方面,AI耳機將深度融入元宇宙、醫療、教育等領域。元宇宙社交中實現三維聲場,醫療上監測健康指標、預警風險,教育領域定制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