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4月30日訊(記者 武靜靜 翟智超 李卓玲)根據新華社報道,4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9日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承擔著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使命,要搶抓機遇,以服務國家戰略為牽引,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這一重要指示為上海科技企業指明了發展方向,尤其對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藍鯨新聞采訪了9位科技企業領軍人物,他們談及了最新感悟。經藍鯨新聞梳理如下:
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講話,讓我們倍感暖心、振奮,也充滿了底氣與干勁。總書記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正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要堅持自立自強,加快突破基礎理論與核心技術的短板,推動人工智能向著有益、安全、公平的方向發展。這一番話高瞻遠矚、切中肯綮,既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我們投身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與實踐提供了更明確的路徑指引。總書記的講話使我們更加明確了肩上的責任,也更加堅定了用技術賦能百姓、推動產業升級的信心和決心。
作為深入扎根產業、深耕行業應用的人工智能領域企業之一,商湯科技深刻理解總書記提出的“突出應用導向”和“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等要求。我們將積極響應總書記號召,加快推動多模態大模型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未來我們將以“大裝置-大模型-應用”的三位一體戰略,持續優化算力資源使用效率,推進大模型技術更快速、更高效地融入各個產業和社會生活,加快推動AI產業規模化服務與垂直生態的繁榮發展,真正做到讓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服務百姓之日用,助力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階躍星辰創始人、CEO姜大昕:
我們深刻認識到肩上的使命,將加倍努力,加速基礎模型核心技術突破,積極發揮在多模態大模型方面的優勢,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更好地為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MiniMax稀宇極智創始人、CEO閆俊杰:
現場感受到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我們人工智能行業的真切關心和支持。他提到“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讓我們大模型初創公司信心倍增。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人工智能技術創新于當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越來越強,企業需要主動承擔起更大的發展與治理責任。
作為一家深耕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企業,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當前,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革新正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演進,這一趨勢將深刻重塑各行各業。人工智能將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引領社會變革,大幅提升行業效率,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力量,推動全球協作邁向新高度。我相信,中國大模型企業的發展機遇已經到來。MiniMax稀宇極智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技術驅動,我們專注在基座模型等領域研究,持續投入,在模型和應用等領域攻堅突破,并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
智元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彭志輝:
作為一名AI產業和具身智能行業的從業者,感受到了總書記對行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殷切關懷,內心感到非常激動、溫暖,也對未來的發展備受鼓舞。
禾賽科技聯合創始人及CEO 李一帆:
智能汽車產業鏈正飛速發展,中國激光雷達供應商已經成為跟「中國乒乓球隊」一樣的存在,在成本、技術和交付能力上遠超海外對手。禾賽作為全球激光雷達行業的領軍企業,市場份額連續四年全球第一,正憑借技術優勢和國際化布局,推動激光雷達成功從“選配”邁向“標配”,成為輔助駕駛的必備安全件,以硬核科技推動感知升維。
傅利葉CEO顧捷:
作為一家扎根上海、面向全球的人形機器人企業,十分欣喜地見證了近年來上海在人工智能與具身智能領域的迅速崛起與蓬勃發展,能夠身處其中、參與其中,我們深感榮幸。我們始終堅持自主創新,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未來,我們將繼續潛心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力爭實現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突破和領跑,為上海建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貢獻力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中興通訊無線未來實驗室主任崔亦軍:
科技創新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保障國家戰略安全,有助于科技創新高地能夠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比如低空經濟。
七騰機器人人形項目負責人,上海觸碰未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君:
上海是一個國際大都市,匯聚了海內外的人才、資金、技術、產業等要素,上海還有證券交易所、技術交易所、數據交易所等功能性平臺和要素市場,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等創新生態的探索對經濟價值的貢獻已經突顯,時代的風口已經來臨,上海有先發優勢,完全具備有這個實力和影響力,可以抓住機遇,建成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大界機器人CEO孟浩:
這是國家賦予上海的戰略定位,為科技企業帶來時代機遇。?
作為專注于智能機器人系統研發的企業,我們始終以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為目標,在工業軟件、智能算法等關鍵領域持續攻堅,技術能力已超越歐洲隱形冠軍企業水平。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我們既要腳踏實地,又要仰望星空,同時不追逐風口,以戰略清醒錨定長期價值創造。依托上海創新產業生態,我們將加速轉化前沿機器人技術成果,輸出“中國方案”,賦能全球智能制造,為上海科技創新高地建設貢獻我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