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潤空間被壓縮,慕思股份需在品牌溢價與性價比之間尋找平衡點。
記者丨寧曉敏
實習生丨夏路
出品丨鰲頭財經
慕思股份(001323.SZ)正陷入一場股東回報與長期戰略的拉鋸戰。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微增0.43%至56.03億元,歸母凈利潤卻同比下滑4.36%至7.67億元。
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年度分紅總額達6.89億元,占歸母凈利潤比例高達89.79%,兩位實控人王炳坤、林集永合計持股76.48%,直接獲益約5.27億元。在渠道增速放緩、三費高企、智能化轉型尚未成氣候的背景下,慕思股份的業績壓力與戰略選擇成為市場焦點。
增收不增利,兩實控人分紅獲益5.27億
2022年,慕思股份以“床墊第一股”的身份登陸深交所主板上市。
上市之前,慕思股份堪稱成長“黑馬”,2019年到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8.62億元、44.52億元、64.81億元,增速分別為21.16%、15.29%和45.56%;凈利潤分別為3.33億元、5.36億元、6.86億元,增速分別為53.19%,61.06%、27.99%。
在國內住宅交易性需求疲態延續,且公司中高端定位和國內消費市場呈現的“性價比”特征匹配度較低的背景下,慕思股份上市后成長性面臨挑戰。
財報顯示,2022年和2023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降幅分別為10.31%和4.03%,凈利潤增幅分別為3.20%和13.25%。
2024年慕思股份實現營收56.03億元,同比微增0.43%;歸母凈利潤7.67億元,同比下滑4.36%;扣非凈利潤7.23億元,同比下降7.67%,收入增長幾近停滯。
從產品線來看,床墊仍為慕思的核心業務,2024年收入為26.79億元,同比增長3.78%,占公司總收入的47.81%。不過,其毛利率出現下滑,從上年的62.33%降至61.42%。其他產品線如床架、沙發和床品則表現不佳,收入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進入2025年,延續“增收不增利”態勢。根據一季報數據,慕思股份營收為11.21億元,同比下滑6.66%;凈利潤為1.18億元,同比下降16.43%。降幅較2024年全年進一步擴大。床墊產品增速收縮至1.80%,其余產品處于下滑態勢。
在業績承壓的背景下,慕思股份仍堅持高比例分紅。2024年,公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元(含稅),總計派發現金紅利3.94億元,疊加中期分紅,全年累計分紅6.89億元。這一政策雖體現公司對股東的承諾,也引發市場質疑:在渠道改革與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期,九成凈利潤用于分紅是否合理?實控人王炳坤、林集永合計持股76.48%,直接獲益約5.27億元,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分紅動機的猜測。
渠道改革陣痛,電商公司陷虧損
作為床墊行業頭部企業,慕思股份已建成以“經銷為主,直營、直供、電商等多種渠道并存”覆蓋全國的多元化、全渠道銷售網絡體系。但事實上,慕思股份仍處于渠道改革陣痛期。
首先是線下渠道失速,2024年,公司線下專賣店數量從5700余家縮減至5400家,經銷渠道營收同比下滑0.26%至41.5億元,占總營收比重降至74.1%,為近年來最低水平。這一調整背后,是傳統經銷商模式在流量碎片化時代的失效——線下門店租金、人力成本攀升,而客流量卻被線上渠道分流。例如,某一線城市經銷商透露,其門店年租金成本超200萬元,但日均進店客流量不足20組,轉化率不足10%。
線上渠道則處于“賠本賺吆喝”,盡管2024年電商業務實現營收10.9億元,同比增長6.04%,但毛利率卻同比下滑1.32個百分點至52.71%,遠低于線下渠道61.42%的毛利率。高昂的平臺傭金、物流成本與價格戰是主要“元兇”。以某頭部電商平臺為例,慕思需支付約15%-20%的傭金,疊加直播帶貨的坑位費、流量投放成本,導致部分產品線上售價甚至低于線下進貨價,引發經銷商集體抗議。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全資控股的子公司慕思電商卻陷入虧損。財報顯示,慕思電商(全名“東莞慕思寢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公司電商渠道運營管理平臺,2024年,該公司營收7.64億元,凈虧損20.86萬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母公司的財務狀況。
重營銷輕研發,智能化轉謀突圍
慕思股份的銷售費用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數據顯示,2020年-2024年,公司銷售費用占營收比重長期維持在24%以上,遠超行業均值15%-20%。2024年,公司銷售費用達14.03億元,占營收比重為25.05%,主要用于品牌推廣、門店運營及電商渠道補貼。
盡管公司通過省級聯動、終端直播等方式構建收入增量,但高昂的營銷成本未能有效轉化為收入增長。例如,慕思曾斥資數億元贊助某熱門綜藝,但節目播出后品牌搜索量僅提升5%,轉化率不足1%,被市場質疑“燒錢換流量”模式不可持續。
銷售費居高不下的同時,研發投入滯后,2024年研發費用雖同比增長10.51%至2.05億元,但占營收比重僅3.66%,遠低于銷售費用率。慕思在智能化轉型中的“技術底氣”略顯不足。
面對渠道與費用的雙重壓力,慕思股份將智能化轉型視為突圍方向,但成果仍存變數。
慕思股份將智能化視為破局關鍵。2024年,公司推出旗艦產品T11+ AI智能床墊,搭載潮汐算法2.0,基于超百萬組人體工學數據進行深度學習,結合體動、心率、呼吸等多維監測,實現主動調節與個性干預。
然而,智能化產品的市場滲透率仍較低。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23年國內智能床墊滲透率不足5%,對標發達國家存在5倍以上增長空間。慕思股份雖通過“智能硬件+健康數據+服務閉環”的商業模式搶占先機,但高端定位與高昂價格(如T11+售價超萬元)限制了規模化擴張。
當前,家居行業競爭格局正在重塑。顧家家居、喜臨門、敏華控股等企業通過全渠道布局與性價比策略搶占市場份額。慕思股份雖定位中高端市場,但價格模糊與渠道沖突問題仍存。黑貓投訴平臺上,多位消費者投訴其線下購買的產品價格與線上有價差,或線下不同門店價格不一致。此外,直播電商價格戰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慕思股份需在品牌溢價與性價比之間尋找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