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相關醫藥代表被繩之以法,科倫藥業過高的銷售費用也受到外界關注,因為“帶金銷售”的成本往往就隱藏在銷售費用之中。
醫療反腐風暴的持續勁吹下,A股醫藥板塊頻頻出現業績與股價背離的現象,大輸液龍頭科倫藥業也逃不出這一怪圈。中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科倫藥業實現營業收入107.34億元,同比增長17.64%;實現歸母凈利潤14.02億元,同比增長61.53%,業績增長勢頭迅猛。然而自8月30日至9月7日,科倫藥業在資本市場卻遭遇7連陰,僅在9月8日錄得0.04%的“納米級”增長,中報發布后累計下跌超7%。
裁判文書網信息顯示,科倫藥業曾涉及多起行賄案。例如,2012年底至2013年底,巴中科倫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某為感謝通江縣人民醫院院長楊述飛對該公司在通江縣人民醫院銷售藥品、結付貨款方面給予的關照,先后兩次在楊述飛辦公室向其送現金共計12萬元。2017年12月,科倫藥業醫藥代表宋小玲由于在藥品銷售過程中,累計行賄給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藥品銷售回扣款695660元。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零六個月,并處罰金10萬元。2019年,科倫藥業云南片區閆某梅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
除了相關醫藥代表被繩之以法,科倫藥業過高的銷售費用也受到外界關注,因為“帶金銷售”的成本往往就隱藏在銷售費用之中。今年上半年,科倫藥業21.79億元的銷售費用不僅是10.81億元研發費用的2倍多,更是超過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14.02億元。從支出明細看,科倫藥業的銷售費用大部分為用于廣告宣傳推廣費。歷年財報顯示,近五年科倫藥業廣告宣傳推廣費占銷售費用的比例都在80%以上。
拋開醫療反腐的影響不談,科倫藥業的單二季度業績也不盡人意。財報顯示,科倫藥業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增長,主要依賴第一季度的增長發力,第二季度營收增速及凈利潤增速均大幅下降。二季度,科倫藥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54%,環比下降8.38%,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63%;環比下降26.96%。此外,從盈利能力來看,科倫藥業二季度的銷售毛利率也比一季度下降了3.39個百分點。
至于原因,科倫藥業雖未明說,但在中報中可看出端倪。首當其沖的就是二季度對外授權收入的下滑。2023年上半年科倫博泰生物對 MSD 確認收入人民幣 10.37 億元,但確認收入大部分于一季度進賬。一季報顯示,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科倫藥業完成3次、至多9個ADC項目與MSD的授權合作,實現收入7.3億元,增加歸母凈利潤3億元。在近日的投資者交流中,科倫藥業董秘也表示公司Q1利潤8.10億,Q2利潤5.92億。若剔除授權收入影響后,主業Q2環比Q1有較大增幅。
除了外部授權收入影響,科倫藥業幾大主營業務在今年上半年受集采影響業績普遍承壓。其中,非輸液藥品受集采等因素影響實現營收18.34億元,同比下降8.02%。男科領域3個產品銷量端同比增長28.80%,收入端實現1455萬元,同比下降89.98%。受集采影響,康復新液收入為1.05億元,同比下降39.4%,草酸艾司西酞普蘭銷售收入同比下降49.85%,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銷售收入同比下降34.81%。
科倫藥業在中報中坦言“整個行業受到醫保、招標,尤其是集采政策的影響,醫藥制造企業面臨持續的銷售降價壓力。”
壞消息是,這股壓力將持續到下半年。遼寧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網日前發布通知,9月6日起正式執行新的掛網采購價格,69個藥品主動降價,最大降幅超90%,從廠家來看,科倫藥業主動降價產品最多,達到1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