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應該不斷地學習,接觸更大的平臺,不斷向下扎根,獲得更大的發展,去書寫自己的故事。”這是一個慘遭上市互聯網企業辭退后,去非洲做生意,年入數千萬元的00后四川女孩方菁告訴藍鯊消費的“肺腑”之言。
當許多00后們剛踏入職場,還在“整頓職場風氣”時,出身四川省某小鎮的方菁,卻已經在職場和創業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從鄉鎮小學到縣城高中,從成都讀大學到北京成功入職互聯網大廠,她是成功的小鎮做題家模板。但在互聯網上市公司新氧工作期間,盡管她的工作表現出色,但仍會因與領導理念不合失去升職機會而感到沮喪。她不滿于這樣被壓制想法,受制于人的職場生活,最終因與領導發生爭執被裁員。
與其說被裁員,不如說她是自己想要改變工作環境,創立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被裁后,方菁意識到一路在互聯網“大廠”內卷和攀爬的職業路徑不一定適合自己這樣“過分有主見”的年輕人,決定尋找屬于自己的方向。
在大家哀嘆經濟下行、消費疲軟,生意難做而紛紛選擇躺平的時候,方菁興致勃勃地登上了出海這趟列車。 她在非洲加納搭建了全部由當地黑人組成的團隊,從跳槽三次的職場愣頭青,變身領導“不服管”的非洲年輕人團隊的00后老板。
被合作伙伴背刺,和非洲員工磨合,從小零售商轉型,在當地發展大經銷商等等,都是今年24歲的方菁一睜眼就要面臨的挑戰,也是無數個像她一樣在藍海中找機會的新一代小生意人們面臨的課題。
從義烏出發
創業初期,方菁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她先往義烏市場,發現眾多小商家在與外國客戶進行交易時有極高的靈活性。盡管這些商家并不精通英語,但他們仍能通過肢體語言及一些基礎的口語表達,例如“how much”,與外國客戶實現有效溝通。這為方菁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在義烏,通過與小商家交流,方菁認識到生意的本質是買賣和收錢,這也打破了她對生意復雜性的認知。在義烏,方菁去了庫存街。在那里,她發現了很多小商品,它們或者由一個大貨車拉過來,或擺在一些檔口。她開始與一位來自非洲的貨代展開合作,沒想到他一下子就帶來了 60 個客戶。方菁把這些客戶全都拉進了一個微信群里,一頭扎進了義烏的庫存市場當中,去尋覓各種有可能深受大家歡迎的貨品。
從能夠凸顯身材曲線的提臀褲,到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鍋碗瓢盆,再到頗具年代感的按鍵手機,方菁不斷地去嘗試不同類型的貨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對非洲的生意漸漸地有了起色,開始陸續有人主動來找她采購貨物了。
在義烏成功跑通“非洲供應鏈”后,方菁并沒有滿足于現狀。她決定前往廣州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廣州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樞紐,也是跟非洲做服裝等生意的大本營,聚集著很多非洲貨代,“從他們那里(可以輕松)獲客,這一個個小的閉環跑通后,創業第一年就做到了1000萬元的營收。”方菁驚喜地發現了新大陸。
搞定龐雜供應鏈
方菁在非洲的生意非常龐雜,既有2B,也有2C,還有2B2C,如果都靠自己跑到義烏、廣州等產業帶源頭去組貨,剛開始沒問題,但生意越做越大之后效率就不夠高了。
于是方菁對于供應環節進行了優化,如果只是從義烏上找庫存的小商品,供給和質量不穩定,最重要的是和客戶溝通也比較困難。于是,她把組貨陣地轉移到1688上。一開始,方菁團隊在1688上直接“偷”圖。相較于別的電商團隊,方菁團隊的優勢在于他們深入非洲市場,直接從群里跟客戶做溝通,聊家常里短,從客服做起,了解客戶大概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缺什么,想要什么。
在這期間,方菁最大的收獲莫過于通過1688成功找到了更多的源頭工廠。1688為方菁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渠道以接觸并合作這些源頭廠家。
比如當方菁調研非洲市場發現了新需求,需要做市場調研,方菁可以直接采用源頭廠家提供的圖片進行測試,最多時曾測試過200余款商品。一旦非洲客戶有興趣并下單,方菁便會與廠家進行價格協商。盡管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戰,但她逐漸與部分廠家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
在篩選廠家方面,方菁有一套獨特的評估體系。她會詳細列出產品需求并發送給廠家,然后仔細審查廠家所提供的產品信息。對于平臺上提供的諸如“超級工廠”等評級標識,她并不會過分依賴。“評級僅作為參考,實際表現才是關鍵。”方菁表示。
若涉及外貿商品,方菁會重點考慮報價的合理性、樣品質量以及廠家的服務能力。在外貿業務中,這些指標直接關系到合作能否順利進行以及后續業務的持續開展。而對于日常用品,如飾品等,方菁則更傾向于選擇帶有“超級工廠”標識的商品。
除了在1688平臺測款和進貨,方菁還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拓展業務。比如在線上方面,通過社群裂變擴大影響力,同時在 Instagram、TikTok等海外社交平臺發布各種有趣且富有吸引力的內容,吸引更多客戶的關注。
在非洲做生意的“基礎性”難題
方菁在非洲的創業過程中,遭遇了因為當地大量基礎設施不完善而產生的問題。比如公司注冊及人才招聘。
她曾在非洲某國準備注冊一個公司,結果同一個辦公室的兩個工作人員同時報出了兩個價格,相差數千元(當地貨幣單位)。這一下子把在中國完全可以把注冊公司這種事情交給第三方完成,自己完全不用操心的方菁搞懵了。更不要說海外無處不在的“小費”等不透明操作。
招人是她在非洲遇到的另外一大挑戰。在國內,想招人,去BOSS直聘、前程無憂、獵聘等招聘平臺發個廣告,馬上有數以百計的簡歷發過來,自己只需篩選即可約線下或線下面試。她發現,非洲地區缺乏專業的在線招聘平臺。
為解決這一難題,方菁采用了中國20、30年前傳統的在街頭張貼廣告的方式進行招聘。然而,由于應聘者素質參差不齊,這一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隨后,她與當地中專、大學機構合作,從應屆畢業生中招募人才,并成功吸引了當地華僑及行業精英的加入,這才一步步壯大了團隊。
為提高員工工作效率,方菁對工作機制進行了持續改進。她將薪酬機制由“按時計價”調整為“按件計價”,并定期組織技能培訓,以提升員工的專業素養。在方菁的不懈努力下,員工積極性得到了顯著提升,團隊整體績效也有了明顯改善。
非洲并不像東南亞,有Lazada等諸多成熟的有中國基因的電商平臺,中國商家可以在上面直接獲客或做生意。在非洲,為了更好做生意,方菁將國內電商平臺模式引入加納,嘗試搭建自己的網站,解決語言、商品展示、支付等多方面的問題。如今,方菁的網站已經成為了一道非洲人民與國內電商平臺相連的橋梁。
隨著非洲公司及團隊逐步穩定,為了提升當地民眾對公司及品牌的認可度,方菁決定在當地機場投放廣告。
現在,方菁團隊把目光放到中東、北歐地區,通過實地調研,發掘到了許多原來難以洞察的商業機遇。例如,在北歐地區,許多人可能未曾意識到熒光衣物的必要性。由于當地道路車輛行駛速度極快,行人若穿著普通衣物,極易引發交通事故。“接下來,還想去世界各個國家做調研。”方菁告訴藍鯊消費,坐在辦公室里看到的都是問題,到市場中認真調研,看到的都是機會。
當身邊很多人抱怨經濟下行、沒有趕上時代紅利,留給年輕人的機會不多時,一邊摸索一邊體驗賺錢快樂的方菁開始站在時代的角度和全球的視野,重新思考當下年輕人的問題。
曾經,方菁也有過抱怨和迷茫,但在非洲創業的這段經歷讓她意識到,現在大家普遍覺得生意難做,是因為中國前四十多年經濟的高速發展,讓大家覺得躺賺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但實際上世界上其他國家,生意一直那么難做。“經濟的下行,或者是說當下年輕人沒機會了,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已經不能再去參考前人的經驗了,這時我們一定要走一條自己的路。” 方菁告訴藍鯊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