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業下行周期,哪家銀行表現更好?
來源 | 伯虎財經(bohuFN)
作者 | 路費
在GPT4o用吉卜力AI風格圖片刷屏社交網絡之前,AI的最大作用是充當許愿機的存在。比如很多人用DeepSeek預測什么彩票能中獎、足球比賽哪支球隊能獲勝,甚至分析戀愛運勢。
不過這次,我們伯虎財經編輯部準備讓它發揮一下專業能力。對于銀行業而言,過去一年是節奏切換的關鍵年,利差縮窄、費率下降、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等挑戰都在讓銀行們不得不尋找新的發展模式。
那當下,到底什么樣的銀行才能算作一個好銀行?最近正好是國內上市公司的年報披露期,我們讓DeepSeek集中對比來看看,在數據中找到答案。
01 一家優秀的銀行是怎樣的?
我們首先問了問DeepSeek,一家優秀的銀行是怎樣的?
在經歷了一連串的細致分析后,DeepSeek最終給了一個評價的三維模型,分別是
穩健性:財務指標健康、風險緩沖充足;
創新性:科技驅動效率、開放生態構建;
可持續性:ESG實踐深化、社會價值創造。
這三個指標也比較符合我們心里的預期。2024年,銀行業整體上處于負重前行,息差困境明顯。“降本增效”“保營收”“保息差”一度成為今年銀行業的關鍵詞。也因此,許多銀行紛紛選擇調整組織架構,推進業務轉型。
那到底效果如何呢?我們收集了幾家頭部的銀行財報,讓DeepSeek從三個維度給出均值。
不難發現,有一個銀行2024年在多個維度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在銀行業息差快速收窄、同行基本處于微增或者負增長的背景下,它還能實現1.83%的營收增長、3.27%的利潤增長,凈利息收益率和凈利差也分別為1.87%和1.85%。
在不良貸款率這個重要資產質量指標上,它不良貸款率僅為0.90%,不良貸款生成率也保持在0.84%。
這家銀行是誰呢?先說答案,就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下簡稱“郵儲銀行”)。
這個答案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即便是作為六大行之一,郵儲銀行始終肩負著“服務‘三農’、服務城鄉居民、服務中小企業”的使命,這也讓它的業務存在明顯的特點:普惠。
但我們翻看了郵儲銀行的財報,發現短短9年間,郵儲銀行資產規模增長134.16%,貸款總額增長260.59%,存款總額增長142.47%,不但保持良好的業績增長,也是唯一一個連續10年不良率均在1%以下的全國性銀行。
同時,作為一個深耕零售、在下沉市場形成獨特優勢的銀行,在公司、城市金融等領域增速迅猛。根據郵儲銀行財報,截至2024年末,公司客戶達180.41萬戶,年新增33.90萬戶,總量較上年末增長13.21%,公司主辦行客戶增長110.49%,公司板塊收入同比增長15%、中收增長43%;其他非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達到14.82%,主要指標大幅跑贏市場。
而在郵儲銀行業績發布會上,則能進一步看出,該行還在著力構建更加均衡穩健的業務體系,新的增長點不斷涌現。其中,消費貸款逆勢增長超1,300億元,其中房貸增量居國有大行第一。公司短板快速補強,貸、存款均增長近14%,增速國有大行第一;客戶數量超過180萬、連續4年新增超過30萬戶。資金資管亮點紛呈,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政府債券投資規模增長21.21%,債券做市交易量突破萬億元;同業客戶合作數量超3300家,“郵你同贏”平臺累計交易量超5萬億元;托管規模突破5萬億元,中郵理財規模增長32%,增幅居國有大行前列。
它是怎么做到的?
02 戰略解碼——用AI拆解“郵儲模式”
為了弄清楚一家“好銀行”是怎么練成的,我們讓Deepseek扒了扒郵儲銀行過去幾年的戰略布局和企業規劃,并加以總結。
Deepseek總結了三點:
專業體系化——優化人才結構、強化零售與公司金融的差異化經營;
協同創新力——跨機構資源整合與場景化創新,打通生態閉環,重塑金融服務邊界;
科技機制驅動——數字化轉型與制度變革并行,推動業務效率與抗周期能力的全面提升。
具體來看,在組織架構層面,郵儲銀行一方面推動二級分行機構改革,增加近千名營銷人員。
這樣的考量是因為,轉型是所有銀行都要考慮的事情,但是不同銀行的自身稟賦不同,不同市場的需求不同。銀行轉型需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市場的需求去提升能力。
有專家表示,信貸需求的不足很多是因為金融供給側做得不夠好,有很多跨行業、跨資本、跨區域等這樣一些企業,他們迫切需要得到銀行更綜合、更貼合的服務方案。
比如公司金融考驗的是一家銀行的數字化和服務能力,優質資產的競爭不僅需要數量,更需要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這要求銀行一方面能夠通過明確優先級、聚焦核心客戶。另一方面還要有能力去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
增加科技類人員比例,本質是增加科技投入。2024年郵儲銀行信息科技投入122.96億元,占營收3.53%,上線了新一代公司業務核心系統等449項工程。
從成果來看,郵儲銀行發布自有大模型“郵智”,自主研發系統占比提升至80%,并連續兩年獲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一等獎。其個人和企業手機銀行在行業測評中位居首位;同時還通過“技術流”評價體系和“U益創”科技金融產品服務體系,為超9萬戶科技型企業提供綜合服務,并推出智能投顧、個性化理財等創新產品。
而在零售業務層面,作為擁有著近4萬個網點和超6.7億個人客戶基礎的大行,通過信息化和專業銷售人員擴張,才是發揮郵儲銀行天賦的最佳做法。通過“手機銀行趕超行動”提升客戶體驗,郵儲銀行個人手機銀行用戶月活(MAU)突破8,100萬戶,用戶體驗連續兩年行業第一。
此外,據我們了解,郵儲銀行始終將零售信貸資產質量管理作為風險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還通過大數據、AI上等技術手段更好地實現風控,保持穩健經營和資產質量。
比如更加注重客戶生產經營實際,會根據市場的價、量、險平衡目標,優化貸款區域、客群、緩釋結構。在審查審批和貸后管理上,一邊細化預警、退出、保全要求,降低實際損失率;一邊進行集約化運營,確保審批的獨立性,提高風控的精準度。
這些調整反饋到業績層面,就是各個業務都迎來了不錯的成績。
在銀行業零售業務普遍承壓背景下,公司板塊收入同比增長15%、中收增長43%;其他非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達到14.82%。
比如2024年郵儲銀行管理個人客戶資產(AUM)達16.69萬億元,資產托管規模突破5萬億元,手續費收入同比增幅優于同業平均水平13.17個百分點;
理財產品規模突破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1.68%;中郵理財產品規模增長率居國有大行前列,資產配置和交易能力持續增強;郵儲銀行應用“看未來”技術批復企業超1.6萬戶,增長72.84%;批復金額超3.6萬億元,增長169.10%。
在4月2日舉行的業績發布會上,郵儲銀行副行長徐學明表示,在低利率時期,特別是伴隨著資本市場企穩向好,銀行大力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正逢其時。他提到,今年初,郵儲銀行對總行的零售組織架構做了調整,新組建財富管理部,負責統籌全行財富管理業務發展。
同時我們能看到,按理說,2024年,宏觀經濟環境、房地產周期、農產品價格波動等因素共同導致了銀行業資產質量的下遷,而“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弱,受影響會更大。
但定位為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的郵儲銀行,始終將零售信貸資產質量管理作為風險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對于個人貸款不良率,郵儲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風險官姚紅也在該行業績發布會上進行了回應,她表示:“從數據上看,2024年我行個人貸款不良率1.28%,同比上升了0.16個百分點,與可比同業相比,我們的增幅是同業均值的1/3。其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不良率0.64%,同比上升0.09個百分點,增幅為可比同業最低,為均值的1/3;個人經營貸款不良率2.21%,同比上升0.48個百分點,相較可比同業的增幅最低,為均值的1/2;非房消費貸款不良率1.34%,同比下降0.47個百分點;信用卡不良率1.48%,同比也下降了0.23個百分點。
Deepseek的分析也印證了這一點——2024年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的個人貸款不良率分別上漲了0.45%、0.32%、0.3%和0.21%,郵儲銀行明顯優于可比同業。
總體來看,郵儲銀行為不良貸款率0.90%,不良貸款生成率為0.84%,撥備覆蓋率286.15%,繼續保持行業優秀水平。
正是這種數字化轉型與制度變革并行的模式,才推動郵儲銀行在行業下行周期仍然能保持穩健增長。
03 未來推演——AI眼中的銀行業戰略機遇
越是行業下行周期,越是要抓住行業趨勢。一家銀行的戰略規劃是否順應趨勢,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家銀行未來的發展潛力。
這次同樣讓DeepSeek給出一個總結性的答案:
數字化轉型:重塑服務模式與客戶體驗;
風險控制:應對經濟波動與行業挑戰;
模式創新:聚焦零售金融與綠色金融。
對于這個答案,或許不同的銀行會有不同的解釋。
作為有著十八年歷史的國有大行,郵儲銀行有著自己的普惠、綠色金融使命,這是它的基本盤,也是未來發展的確定方向。截至2024年末,涉農貸款余額2.29萬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63萬億元,占客戶貸款總額比重均居國有大行前列。
在綠色金融方面,郵儲銀行大力發展可持續金融、綠色金融和氣候融資,探索轉型金融和公正轉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截至2024年末,綠色貸款余額7,817.3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2.55%,增速持續多年高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連續被中國銀行業協會授予“綠色銀行評價先進單位”,獲得明晟公司(MSCI)ESG評級AA級。
同時郵儲銀行還不斷深化了自己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搭建出“一個賬戶、兩個專區、三份測算、四類產品、多項權益”的個人養老金產品服務體系。
但普惠同時也是郵儲銀行“新賽道”的出發點。
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在致辭中,提到了兩個非常關鍵的詞:“難而正確的事”和“長期主義”。
從產業園區、產業集群、產業鏈場景,到服務民營和中小企業,這些都需要普惠金融去扶持。這件事的難點在于,短期內,它對于營收的貢獻或許沒有那么立竿見影,它需要長期不斷完善和投入。
同時郵儲銀行對于個人金融業務的要求是,“全客戶、全旅程、全產品、全渠道、全場景”,現在公司金融、城市金融、特色金融、綜合金融也被視為新的發展賽道。
可喜的是,過去多年的投入已經開始收獲果實。郵儲銀行過去多年的線下網點的積累、組織結構的改革和新技術上的投入,已經成為了“新賽道”的發力點。郵儲銀行正著力推動網點綜合化、生態化、智能化轉型,強化科技賦能、數據賦能,將近4萬個網點打造成為便民利民的一站式服務窗口。
當前國內經濟面臨需求升級、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等情況,這種變化必然會對銀行的發展模式提出更高要求。
如何應對更高的要求?
“十八歲的郵儲,前景可期、大有可為。我們將加快推進戰略優化升級、做強做優主責主業,走出一條郵儲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p>
郵儲銀行董事長鄭國雨的回答十分符合一個朝氣蓬勃的銀行:
“我們將通過轉型變革贏得主動,加快打造‘更普惠、更均衡、更穩健、更智慧、更具活力’的一流大型零售銀行。為確保戰略落地見效,我們正在加快推進各項工作,實施服務強縣富鎮、公司業務提升、手機銀行趕超、網點效能躍升、城市業務攻堅‘五大行動’,推行組織架構、網點經營、市場服務、激勵機制、數智化轉型、運營管理、風險管理‘七大改革’,寫好高質量發展郵儲篇章,持續為全體股東創造更大價值,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p>
文章封面首圖及配圖,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版權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聯系我們,本平臺將立即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