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一個集出行、外賣、支付于一體的超級APP。
來源 | 伯虎財經(bohuFN)
作者 | 夢得
滴滴創始人程維在一次采訪中說過,“如果你在 8 億用戶上碰到瓶頸,那就國際化,就像突破第一宇宙速度一樣,從地球到太陽系,那里有 60 億用戶。”
事實上,滴滴也是這么做的,早在2017年就組建了海外業務團隊,是中國互聯網公司中較早嘗試出海的一家。
目前滴滴國際主要覆蓋了三個業務:海外網約車、外賣業務、金融業務。
其中,海外網約車業務已經盈利,日均單量近千萬單;外賣業務在墨西哥做到了第一,市占率50% 以上;金融業務,位列拉美地區消費金融第一梯隊。
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用戶規模往往決定了它的上限。雖然從財報數據來看,國際業務還不能承擔起賺錢養家的重任。但在自動駕駛未見起色、國內市場基本見頂的當下,向外探索無疑是更好的那個選擇。
01 “重啟”巴西外賣業務的底氣
4月5日,滴滴宣布以“99 Food”的品牌,重啟巴西外賣業務,其實滴滴在2018年試水巴西市場并啟動外賣業務。
但Sensor Tower數據顯示,巴西本土外賣平臺iFood在2020年前后面向商家實行的“二選一”霸王條款,直接導致滴滴外賣和Uber Eats陷入拓客困境,兩者在2023年前后相繼退出巴西市場。然而,滴滴并沒有放棄,而是通過積累資源、吸取教訓,重新向巴西外賣市場發起挑戰。
而這個底氣主要是巴西網約車的規模帶來的。
據2024年財報顯示,去年全年,滴滴國際業務總訂單量達36.13億單,同比增長35.8%;換算一下,去年國際業務每天的訂單量大概為987萬單,差不多是中國出行業務三分之一的體量。國際業務GTV(交易總額)為913億元,同比增長34.8%,連續四個季度交易總額保持30%以上的增速,已成為滴滴重要的增長引擎。
而網約車業務在滴滴國際業務的訂單量中占據了約95%,巴西和墨西哥市場的網約車訂單量更是占到了這一部分的90%。值得一提的是,國際出行業務還實現了經調整息稅攤銷前盈利。
把國內已經成功的商業模式復制到海外的不少,但能復制成功的也不多。
可以說,選對了好時機。
據一位前滴滴國際化人士稱,“國際化第一站選在拉美有四個考慮,一是 Uber 當時剛換 CEO,且正面臨上市,需要減少虧損;二是巴西和墨西哥是 Uber 海外最賺錢的市場之一;三是當地競爭對手不強;四是當地司機、乘客、政府都希望有第二家和 Uber 實力相當的對手進場。”
也可以說,是資本的力量——滴滴通過投資摸清楚本地情況,再下場本地化運營。
以巴西市場為例,滴滴先投資了巴西打車軟件99taxi,99已在巴西運營了5年,覆蓋全國550個城市,擁有14萬司機和一千萬下載用戶,可以直接為滴滴提供本土經驗和市場份額。同時是滴滴的常規套路,用補貼吸引司機和乘客,降低了用戶出行成本,從而快速搶占了市場。
但補貼不可能是無限的,做本地化運營,滴滴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論。
第一,差異化競爭。從低線城市切入,依靠比Uber更低的價格和更豐富分運力選項差異化競爭。比如在巴西,滴滴比 Uber 更早上線兩輪摩托車業務,向司機收取的傭金更低,從而吸引了更多司機,實現了規模效應。現在,巴西和墨西哥網約車市場日均數百萬訂單中,摩托車承運的訂單規模依然位居前列。
第二,更優質的服務,提升當地人的出行體驗,比如憑借強大的技術平臺和大數據分析能力,優化司機與乘客的匹配等等,伯虎財經用兩個例子來說明。
一個是關于支付。
滴滴剛進入拉美時,信用卡在巴西成年人中的普及率只有27%,墨西哥更是不到10%,這不僅阻止了乘客使用網約車,更將一大批司機拒之門外。
滴滴國際負責人曾表示,巴西人會開車的很多,能成為滴滴司機的卻很少,因為沒有銀行賬戶。
滴滴不得不自己做支付,在巴西,推出了數字錢包“99Pay”。另外,2023年滴滴還收購了巴西金融科技巨頭BePay的部分股權。
另一個是關于司機安全問題。
拉美部分地區的社會治安狀況較差,惡性案件頻發,司機安全得不到保障,滴滴會綜合考慮乘客過去打車經歷、出發及目的地的地理位置等信息,并進行乘客身份驗證等多種措施,向司機提供更多信息供幫助其判斷,降低接單的安全風險。
所以,滴滴目前已經在巴西擁有超過5000萬活躍用戶,平臺注冊司機數量超過150萬,其中摩托車騎手70萬。網約摩托車99Moto自2022年初上線以來,已在巴西完成10億次訂單,覆蓋了巴西3300多個城鎮。
與此同時,滴滴在巴西推出的數字錢包“99Pay”已支持賬單繳納、話費充值等功能,也有面向商家、消費者的支付服務,為外賣訂單的支付閉環提供了條件。
當網約車和金融業務已經在巴西建立起優勢資源,外賣配送業務似乎是意見順其自然的事。而外賣業務又能反向帶動網約車和金融業務的用戶活躍度和粘性,三者的協同帶來的增長將會充滿想象力,一個集出行、外賣、金融于一體的“超級APP”。
02 與其想做成“超級APP”,不如先做好外賣
出行平臺做外賣,滴滴已有很好的榜樣。
Uber旗下的 Uber Eats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餐飲外賣平臺之一,甚至其外賣業務一度超越出行業務,成為Uber的第一大營收來源,滴滴不可能不羨慕。
而且巴西外賣市場確實還有機會。
據Euromonitor數據,拉美外賣市場的增速在2023年達到19%,僅次于中東市場的34%、位居全球第二,但拉美市場379億美元的規模卻顯著高于中東市場的223億美元。可以說,拉美是全球當下最具潛力的外賣市場之一,而巴西和墨西哥分別占據拉美外賣市場前兩名,這兩個國家2023年的外賣市場規模分別達到約200億美元和72億美元。
與此同時,巴西二三線城市仍有大量旺盛且未被滿足的用戶需求,據歐睿國際數據,巴西現有的外賣用戶僅占其人口規模的30%左右,而在中國,這個數字已經超過50%。
雖然當地已有巨頭,但因為其整體生態更早期、更復雜,加上配送成本高、支付系統不夠便捷,已經引發了很多當地消費者的不滿。比如配送時間長,因為外賣員騎的是單車。或者無人配送,三天后商家才回郵件解釋,更多的吐槽還是說價格貴,外賣屬于“富人行為”。而這些正是滴滴等中國玩家習以為常的經驗和機會。
更重要的是,重新回歸的滴滴,有了更充分的準備。在墨西哥,滴滴外賣與Uber Eats 差異化競爭,依靠更低的餐品及配送價格,五年內成為了當地最大外賣平臺。與此同時,滴滴還在學習美團的國內業務,比如送藥、送酒、送生鮮等等。目前,滴滴外賣在墨西哥覆蓋了超過60 個主要城市,接入超 7 萬個商家,每天穩定配送 30 萬單以上。
只是,IFood這個巴西本土品牌是躲不過去的,它一直搶占著外賣80%的市場份額,可以說滲透率非常強,如何面對強勢的地頭蛇,如何差異化競爭,如何把高昂的配送成本打下來都是巨大的挑戰,畢竟過度補貼,可能是業務被拖死的關鍵推手。
與此同時,美團海外版Keeta似乎也看向了墨西哥、巴西等人口大國。
兩者曾在國內碰手過,滴滴十個月關停了國內外賣業務,美團穩坐國內外賣龍頭,即便是拉美地區的新選手,也不是能被忽略的對手,滴滴要維持其競爭力,必須加速擴展。
還有不能忽視的是,除了中美兩大超級市場外,其他區域普通存在規模瓶頸,某個區域的成果難以支撐中國市場式的指數級增長。
參考來源:
1、36氪:滴滴重啟巴西外賣業務,國際化浮現新敘事
2、虎嗅APP:遙遠的拉美,滴滴“扎”進去了
3、晚點LatePost:晚點獨家丨滴滴上線海外聚合出行服務,國際化網約車業務已盈利
文章封面首圖及配圖,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版權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聯系我們,本平臺將立即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