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科大訊飛(002230.SZ)對外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據公告顯示,2024年公司共實現營收233.43億元,同比增長18.79%;實現扣非凈利潤1.88億元,同比增長59.36%,同期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達24.95億元,同比大幅提升613.40%,創歷史新高。報告期間,隨著AI行業的高速發展,公司持續聚焦核心業務,業績進入良性提升通道。
據此,年報披露后科大訊飛已獲得了中金公司、招商證券、東吳證券等多家券商機構的“強烈推薦”“買入”等評級。機構預計,未來隨著AI的持續落地,公司應用、平臺、消費者等核心業務增長有望超出預期。此外,公司依托訊飛星火大模型生態,保持經營質量持續向好的同時,亦在加速各行業應用商業化進程的推進。在持續高AI研發投入背景下,科大訊飛率先兌現了大模型紅利,這也使公司在整個市場中獲得了更高關注。
戰略聚焦核心業務成果顯著
2025年Q1迎來良好開局
近年來,科大訊飛一直秉持“頂天立地”的發展戰略,在源頭技術創新上持續突破,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戰略聚焦“7+3”核心業務(“7”是戰略聚焦業務:重點包括教育、消費者、智能汽車等賽道中的有機會做到幾十億到上百億的重點產品;“3”是重點布局探索型業務:包括星火大模型在C端和B端的探索,醫療領域星火大模型運營型業務的模式探索),優化資源配置,使公司的整體經營表現持續向好。
年報披露,2024年期間,在主動調整營收結構的情況下,公司營收、毛利分別較上年分別增長18.79%和18.70%。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第四季度單季營收環比大幅提升53.73%,占全年營收比例超36%,第四季度單季凈利潤更是呈現“倍數級”大增的喜人之勢。
科大訊飛總裁吳曉如在業績說明會上也進一步表示,“2024年公司根據地業務收入規模占比達70%,較去年同期增長5個百分點。通過聚焦核心業務,公司近兩年產線數量從60條縮減至46條,單業務平均收入連續兩年保持了增長。”
根據以上數據不難發現,科大訊飛在業務上的增長勢頭正展現出良好的延續性和持續加速的態勢。根據公司發布的一季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科大訊飛共實現收入46.58億元,同比增長27.74%,凈利潤以及經營性現金流均相較于去年同期實現“雙位數”的大幅改善。這也讓企業在2025年一季度迎來了全面向好的開局。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就產業政策來看,目前人工智能已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2021-2035年)》,后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將會得到更加有力的持續性的政策支持。而從公司自身而言,科大訊飛通過業務結構的調整目前在經營上更為聚焦,其產品在多個領域的競爭優勢已有所顯現,預計未來隨著AI應用的持續推進,公司核心業務的增長將有望達到新的高度。
高研發投入獲高業績回報
訊飛率先兌現大模型產業紅利
在業績實現全面增長的同時,市場的眾多目光也投向了公司旗下的訊飛星火大模型上。
據了解,自發布以來,公司的訊飛星火大模型便持續受到用戶和投資者的高度關注。該模型的整體布局為“1+N”體系,其中“1”是指通用底座大模型,“N”是指以底座大模型賦能教育、醫療、汽車、辦公、工業、智能硬件等多個行業領域。截至目前,訊飛星火大模型仍是國內全民開放下載的通用大模型中,唯一由全國產化算力平臺訓練的通用大模型,產品實現了算法、算力、數據等要素的完全自主可控,并且基于此成功做到業界第一梯隊。
另外根據公司介紹,憑借全國產訓推一體優勢,以及在行業專業場景的深厚積累,現階段訊飛星火已能夠較好地滿足多個民生剛需領域需求,這也令科大訊飛在報告期內取得了央國企中標第一的優異成績。同時,得益于訊飛星火大模型,在報告期間,訊飛出品的學習機、辦公本、翻譯機等智能硬件銷量均實現大幅增長。上述成績清晰表明,在一眾大模型企業中,科大訊飛率先找到了大模型紅利兌現關鍵鑰匙。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在中信計算機軟件行業已發布2024年年報的企業中,科大訊飛45.8億元的研發投入金額高居行業首位,其研發投入占營業總額的比例達20%左右。同期,科大訊飛2024年18.79%營收增幅和59.36%扣非歸母凈利潤增幅均排在行業前列,并分別顯著高于-3.82%和-10.03%的行業中值。在保持巨大研發投入的同時,公司在經營增長上仍居于領先。
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在AI行業普遍“燒錢”的背景下,科大訊飛能夠在保持高水平研發投入的同時,實現營收和扣非凈利潤的高增長,這一成果的背后不僅是公司運營效率的持續提升,亦是對其商業模式有效性的進一步驗證。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隨著商業化持續落地,科大訊飛的發展已然步入“投入與產出” 平衡優化的新階段,公司基于數據驅動所形成的“模型算法—產品價值—業務增長”商業飛輪效應正加速運轉,不斷釋放能量。而這種效應不僅對當下公司的經營產生了積極且持續的推動作用,更為其未來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動力,成為科大訊飛創造長期價值的關鍵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