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舜禹股份(301519)正式披露了2024年年度報告。當前隨著國內基建設施逐步完善,水務行業正從“增量時代”邁向“質量時代”。同時對管網修復治理、污水廠節能降碳的需求不斷提升,推動行業進入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新階段。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舜禹股份以供水業務為根基,積極拓展水環境治理領域,構建“供水+水環境治理”雙輪驅動模式,并以智算低碳技術為創新內核,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而且依托自主研發的節能錯峰智慧供水系統等技術,舜禹股份在智慧水務領域精耕細作,逐步形成一站式綜合服務能力。報告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5,261.14萬元,凈利潤1,364.98萬元,彰顯了其在行業轉型中的發展潛力與競爭優勢。
二次供水與污水處理協同發展
在二次供水領域,公司基于大模型、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等人工智能技術開發高端裝備,著力打造城市級全域應用案例,通過供水全鏈條的多級協同調度,充分發揮系統的節能降碳潛力。同時公司提供從研發設計、設備生產集成、施工、改造升級、智慧運營到管理維護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報告期內,二次供水業務收入占比54.65%,其中綜合運維服務收入增長67.56%,顯示出公司從設備銷售向服務型模式轉型的成效。此外,公司的節能錯峰智慧供水系統入選工信部"2024年度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應用案例",成為唯一入選的水務類裝備產品,彰顯了其技術領先性。
在污水處理領域,公司以"城市更新污水處理智慧低碳技術"及磁混凝、智能模塊化處理系統等核心技術為支撐,重點布局分散式污水處理、城鎮污水處理、工業廢水處理、中水回用、城市流域生態治理等環保細分領域,并積極整合"天空地"新技術體系(包括衛星地圖數字化、城市河流水質模擬、CCTV機器人溯源、無人機復核地貌等技術),結合舜禹智慧水務云平臺,運用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實現網廠河湖一體化智慧運維。通過實時感知與智能決策系統,公司從頂層設計推動節水型城市建設,顯著降低運維成本,以系統化治理模式助力國家水生態環境改善和"雙碳"目標實現。報告期內,污水處理業務收入占比44.42%,其中項目運營收入增長57.72%,表明公司在運營服務領域的持續拓展正結出碩果。
政策驅動釋放千億市場空間
數字化引領行業轉型升級
2024年,受益于城市更新需求和高品質供水趨勢,在國家節能降碳及設備更新政策推動下,二次供水改造和污水處理設施更新釋放出千億級市場空間。首先,二次供水設施改造需求顯著,"十四五"期間市場規模預計達500-600億元;其次,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速推進,到2027年將基本消除污水直排口和設施空白區,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目標超過73%。此外,"十四五"期間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將新增1300萬立方米/日處理規模,并改造1000萬立方米/日存量設施,總投資約3000億元。不僅如此隨著智慧水務市場快速發展,權威機構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500億元,行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此大背景下,舜禹股份積極布局智慧水務領域,通過整合信息技術、運營技術和數據技術,構建智慧水務綜合管理平臺,推動業務從數字化向數智化升級,并逐步向智慧水利領域拓展。而且為延伸產業鏈,公司大力發展供水和污水處理運維服務。同時公司更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調研"一帶一路"地區水務需求,采取自主拓展與合作開發并行的策略。
高研發投入打造核心技術體系
公司多年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4年研發投入達2816萬元,保持穩健增長。通過長期技術積累,已形成包括物聯網智能供水系統、分布式泵站群控平臺、水務大數據分析系統等核心技術創新體系。此外,公司自主研發的私有云算力系統集成了智能計算與邊緣計算技術,成功應用于供水調度、環境仿真模擬等場景,其水務云平臺具備千萬級設備接入能力,顯著提升了行業運營效率。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計獲得專利及軟著363項,其中發明專利31項(含PTC專利1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11項。105人的專業研發團隊占員工總數15.26%,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而且公司在智慧水務領域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節能錯峰智慧供水系統”通過算法優化實現了區域用水負荷的動態調節,在多個城市應用中有效削減高峰流量、降低管網壓力波動,并改善供水水質與節能降耗,該系統入選工信部人工智能應用典型案例,技術領先性顯著。此外,公司在污水處理模塊化設備、智慧水務平臺等方面也獲得國家級認證。這些創新成果不僅增強了產品市場競爭力,更推動公司成功實現從傳統水務服務商向"智慧水務綜合服務商"的戰略轉型,為行業技術升級與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未來,舜禹股份以"為中國城鎮供水智慧低碳賦能、助力美麗中國水環境系統治理"為戰略方向,始終堅持"研發創新、業績質量、精細化管理"三個永遠在路上的理念,并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穩步拓展業務渠道,逐步做強做大,努力促進公司穩步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