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5月20日訊(記者 孫煜)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周日表示,在與沃爾瑪CEO董明倫(Doug McMillon)通話后得到了保證,沃爾瑪將按照要求承擔部分關稅。
上周,這家零售巨頭在發布一季度財報后的業績會上表示,關稅超出了所有零售商的承受能力,消費者將在5月底開始看到商品價格上漲,并在6月份看到更大的漲幅。
就此,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文表示,公司去年已經賺取了幾十億美元,應該承擔關稅,而不是繼續向其客戶收取任何費用。
一季度凈利潤下滑12%
沃爾瑪近日發布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的單季度,凈銷售額1656億美元(約合1.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經營利潤71.35億美元(約合5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凈利潤44.9億美元(約合32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12%。
財報發布后的業績會上,關稅影響成為投資人關注的重點話題。CEO董明倫表示,我們盡力將價格保持在盡可能低的水平,但考慮到關稅的規模,即使以降低后的水平看,鑒于零售商利潤率狹窄的現實,我們也無法承受所有壓力。
實際上,沃爾瑪在美國銷售的所有商品中,三分之一為進口商品,主要進口市場包括中國、墨西哥、越南、印度和加拿大。其中,中國在電子產品和玩具等類別中占據很大份額。董明倫講到,所有受關稅影響的市場的成本壓力從4月底開始,并在5月份加速。他表示,尤其是在電子產品和玩具等某些類別中,中國市場占據了很大的份額。
關稅帶來了庫存管理的難題,在業績會上,沃爾瑪管理層表示,對于可補充商品,我們有機會與供應商合作,了解銷售額作為成本的變化,然后最終零售進行調整,在未來幾周和幾個月內對其進行管理。我們有一個銷售計劃,我們正在按照這個銷售計劃來運作。一些數量將根據我們認為的關稅進行假設,然后我們將與供應商合作以實現這些假設。
維持2026財年的業績指引
面對關稅壓力,沃爾瑪除了考慮轉嫁給消費者外,此前也曾考慮轉嫁給供應商。
今年3月,有市場消息,沃爾瑪要求中國供應商大幅降價,此舉遭到眾多供應商抵制。4月底,沃爾瑪要求供應商恢復供貨,并表示部分關稅由沃爾瑪承擔。
在最近召開的業績會上,CEO董明倫談到了與供應商的關系,他提到“善待供應商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與這些公司中的大多數已經合作多年,未來仍將繼續合作,我們將秉持更長遠的思維方式”。
為了應對關稅挑戰,沃爾瑪管理層表示,將通過電子商務、會員和廣告等方式實現利潤來源的多樣化。CEO董明倫在業績會上提到,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會吸收某個品類或部門內的成本,而不是簡單地將每件商品的關稅成本單獨轉嫁。我們將管理跨商品、品類和業務的組合。
“我們繼續通過電子商務產品、市場、會員和廣告來實現我們的利潤流多樣化,我們有一些空間來吸收成本。我們致力于以更快的速度實現利潤增長,而不是銷售增長。”
沃爾瑪管理層依舊維持2026財年的業績指引,年銷售額增長約4%,營業收入快于銷售額。至于二季度,運營環境高度不穩定,短期內極難預測,公司預計第二季度銷售額按固定匯率計算將增長3.5%-4.5%。然而,關于第二季度營收增長和每股收益的具體指引,沃爾瑪方面表示暫不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東吳證券在昨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如果最新關稅水平持續,第二季度及未來幾個季度公司可選消費類產品將有明顯提價,經過145%關稅仍然發貨的壓力測試后,中國供應商承擔關稅意愿將降低,且可選消費類商品向下的需求彈性將顯著大于食品雜貨,預計公司第二季度業績受到關稅的負面影響將超出公司指引。
5年關閉123家沃爾瑪賣場
聚焦沃爾瑪中國市場,財報顯示,第一季度實現凈銷售額67億美元(約合48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5%。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是,沃爾瑪賣場的持續關閉和山姆會員店的高歌猛進,兩者形成鮮明反差。
沃爾瑪賣場自2021財年以來持續關閉,財報數據顯示,2021-2025財年,中國市場沃爾瑪超市數量分別為403家、361家、322家、296家、283家。2026財年一季度,沃爾瑪賣場又關閉3家,截至報告期末門店數為280家。
這意味著,過去五年,中國市場沃爾瑪賣場門店數合計減少了123家,沃爾瑪也嘗試多種改變,例如:發展電商、加強配送服務,強調“天天低價”、更改賣場設置,然而,目前仍無法吸引消費者的前來,賣場數量持續減少。
沃爾瑪賣場9.99元特惠商品;藍鯨新聞記者 孫煜攝
另一方面,山姆會員店持續增長。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中國市場山姆會員店數量為54家,其中,今年第一季度新增數量為1家。門店增長帶動會員數增加,第一季度,山姆會員店中國的會員收入增長了40%以上,大幅高于整個企業會員收入15%的增幅。
同是沃爾瑪旗下商超,為何沃爾瑪賣場、山姆會員店的差距如此之大呢?有分析人士告訴藍鯨新聞,山姆采用全球直采和嚴格選品機制,商品數量精簡,SKU約4000個,更強調品質與國際標準接軌。沃爾瑪賣場商品結構龐雜,SKU超過20000,同質化嚴重,在當下商超競爭格局中,難以形成差異化優勢。